首先声明一下,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学习方法,这只是我的个人感悟。
入门
在这个各种课程书籍满天飞的时代,入门也不简单。可能摇摆不定选哪本书好,也可能是课程实在太枯燥乏味了,往往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那么,要如何坚持下去直到入门呢?
课程
首先最好找一套视频课程,跟着视频学,一是更为系统,能建立一个大致的知识体系;二是更容易坚持下去,因为有看得见的目标。
课程方面,我喜欢找那种“钥匙课”——给你一把进入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启发你去探索。老师讲的内容偏基础,但又会给你点明怎么深入,还会给你展示一下应用方面好玩的东西。
比如吴恩达老师的机器学习课程,和B站上找到的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都是我认为的“钥匙课”。
书籍
先吐槽一下,有些“入门”书籍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用的——比如说花书,完全零基础来看,真的是比天书还天书啊,看得人云里雾里,昏昏欲睡。
所以还是看视频课程为主,看书作为补充和拓展。这时候“钥匙课”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看完课再看书,天书的“天”不是难,而是妙。比如花书,能看懂一些了,觉得妙趣横生,这些个数学公式精辟简洁,太美妙了!
练习
学到的东西不会用,就不算学会了。知识能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而练习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良性闭环。
一般来说课程都会给练习,照着做就行了,做完后也可以去讨论群、贴吧等地方和别人讨论交流。
最好的练习,其实应该是带有一定紧迫性质的任务——仔细想想,上学时期,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当然是期末考试前啦2333
发展
想要深入学习,应该理清一个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看看这个领域的paper。
脉络
了解一门学科或者一门技术,应该设法理清它的发展脉络。要想明白前人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后来的改进方法是从哪个角度出发设计而来的。如果理清了这个脉络,那么你在研究过程中才好把握准方向。
paper
进一步的学习,阅读研究论文,最好是尝试复现研究论文中的结果。读研究论文,对个人进一步了解这个领域极为重要。
每个月都有大量的论文被发表,任何认真学习的人,都不能只是依靠别人把最新研究分解过的教程类文章或者课程。新的、独创性的研究都是在读文章的时候做出来的。
知网、SCI等就很不错,还有一些领域的经典论文,搜搜就能找到。
项目
上面两个建议都是偏科研了,工程方面的,应该是做项目吧。不清楚,不敢妄言e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