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已经讲完了搭建,然后再来看下框架的结构:
主要是→4个文件组成,准确的说是3个文件和一个文件夹
templates:文件夹里面放了所有用于前端展示的html文件,这是展示给用户看的。
config.py:是配置文件,保存一些配置变量,比如远程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库地址、用户名、密码、连接方式等等。
manage.py:实现用户与数据的交互,实现网页上的功能,这是别人说的话,个人感觉这个文件就只充当主文件的作用,就是项目要跑起来,你就要先运行这个文件,就这么简单。
view.py:这个是实现后台数据和前端的控制逻辑实现,相当于MVC模型中的Controller。
还有两个init文件,templates文件夹下的init文件作用是:初始化Flask运行和数据库管理
app文件夹下的init文件作用是:里面要有一个create_app(),它是程序的工厂函数,参数就是配置类的名字,即 config.py,其中保存的配置可以使用 from_object() 方法导入。
model.py:这里面放了数据库中表的一些信息,就是说你的远程数据库里面表建的结构,在这里也要复现一遍,只不过语法规则有所不同,一个table表在这里是一个class: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小知识点,我从数据库里取出的数据是list类型,是 [[user1],] 这个鬼样子,user1是数据表中的一行数据,用user[0].UserName 才能取到第一行中的UserName值,否则是取不到值的。
小本本记一下:
退出虚拟环境 deactivate
进入虚拟环境 进入venv/Scripts然后activate
运行flask服务器:进入虚拟环境后,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进入flask的shell:python manage.py shell
进入shell后数据库操作:db.create_all()建立models里面的数据库表,db.drop_all() 包括!数据!删除全部表 注意不要删错了
最好在电脑装一个本地的mysql数据库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