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种方式,在读取磁盘上多个顺序数据块时的效率最高?通道方式
(1)程序直接访问方式:跟循环检测IO方式,应该是一个意思吧,是最古老的方式。CPU和IO串行,每读一个字节(或字),CPU都需要不断检测状态寄存器的busy标志,当busy=1时,表示IO还没完成;当busy=0时,表示IO完成。此时读取一个字的过程才结束,接着读取下一个字。
(2)中断控制方式:循环检测先进些,IO设备和CPU可以并行工作,只有在开始IO和结束IO时,才需要CPU。但每次只能读取一个字。
(3)DMA方式: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存储器访问,比中断先进的地方是每次可以读取一个块,而不是一个字。
(4)通道方式:比DMA先进的地方是,每次可以处理多个块,而不只是一个块。
进程间通信方式
(1)管道( pipe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而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指父子进程关系。
(2)信号量( semophore ) :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可以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它常作为一种锁机制,防止某进程正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其他进程也访问该资源。因此,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内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3)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 : 消息队列是由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传递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4)共享内存( shared memory )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共享内存是最快的 IPC 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两,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5)套接字( socket ) : 套解口也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与其他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及其间的进程通信。
已知IBM的PowerPC是big-endian字节序列而Intel的X86是little-endian字节序,如果在地址啊存储的整形值时0x04030201,那么地址为a+3的字节内存储的值在PowerPC和Intel X86结构下的值分别是?1 4
大端从大地址开始存储,小端相反,两者都是从数据低位开始存起;
假设从上至下地址递增,则
PowerPC(大): Intel X86(小):
04 01 高
03 02 |
02 03 |
01 04 低
a+3 指向最大的地址,所以分别为1 4
TCP/IP
Tcp/Ip有3次握手: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SYN包(syn=j),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确认SYN,此时syn=j+1,同时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ACK确认包,此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进入ESTABLISHED状态。
其中有一个半连接状态:服务器维护一个半连接队列,该队列卫每个客户端SYN包开设一个条目,标明服务器已经接到SYN包,并向客户端发出确认,这些条目表示的连接处于SYN_RECV状态,得到客户端的确认后进入ESTABLISHED状态。
sizeof(bu)的值是()
#pragma pack(2)
class BU{
int number;
union UBffer {
char buffer[13];
int number;
}ubuf;
void foo(){}
typedef char*(*f)(void*);
enum{hdd,ssd,blueray}disk;
}bu;
#pragma pack(2)
class BU
{
int number; // 4
union UBffer
{
char buffer[13]; // 13
int number; // 4
}ubuf; //
union的大小取决于它所有的成员中,占用空间最大的一个成员的大小,并且需要内存对齐,这里因为#pragma
pack(2),所以union的大小为14,如果不写#pragma
pack(2),那么union大小为16【因为与sizeof(int)=4对齐】
void foo(){} //0
typedef char*(f)(void); //0
enum{hdd,ssd,blueray}disk; // 4
}bu;
因此sizeof(union) = 4+14 +0 +0 +4 = 22
同一个进程中的线程不共享的部分是() 堆栈
线程共享的环境包括:进程代码段、进程的公有数据(利用这些共享的数据,线程很容易的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进程打开的文件描述符、信号的处理器、进程的当前目录和进程用户ID与进程组ID。
进程拥有这许多共性的同时,还拥有自己的个性。有了这些个性,线程才能实现并发性。这些个性包括:
1.线程ID
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线程ID,这个ID在本进程中是唯一的。进程用此来标识线程。
2.寄存器组的值
由于线程间是并发运行的,每个线程有自己不同的运行线索,当从一个线程切换到另一个线程上时,必须将原有的线程的寄存器集合的状态保存,以便将来该线程在被重新切换到时能得以恢复。
3.线程的堆栈
堆栈是保证线程独立运行所必须的。
线程函数可以调用函数,而被调用函数中又是可以层层嵌套的,所以线程必须拥有自己的函数堆栈,使得函数调用可以正常执行,不受其他线程的影响。
4.错误返回码
由于同一个进程中有很多个线程在同时运行,可能某个线程进行系统调用
后设置了errno值,而在该线程还没有处理这个错误,另外一个线程就在此时被调度器投入运行,这样错误值就有可能被修改。
所以,不同的线程应该拥有自己的错误返回码变量。
5.线程的信号屏蔽码
由于每个线程所感兴趣的信号不同,所以线程的信号屏蔽码应该由线程自己管理。但所有的线程都共享同样的信号处理器。
6.线程的优先级
由于线程需要像进程那样能够被调度,那么就必须要有可供调度使用的参数,这个参数就是线程的优先级。
涉及多线程程序涉及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难以思议的事情,用堆和栈分配一个变量可能在以后的执行中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的表现就是内存的非法被访问,导致内存的内容被更改。
理解这个现象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在一个进程的线程共享堆区,而进程中的线程各自维持自己堆栈。
在 windows 等平台上,不同线程缺省使用同一个堆,所以用 C 的 malloc (或者 windows 的 GlobalAlloc)分配内存的时候是使用了同步保护的。如果没有同步保护,在两个线程同时执行内存操作的时候会产生竞争条件,可能导致堆内内存管理混乱。比如两个线程分配了统一块内存地址,空闲链表指针错误等。
Symbian 的线程一般使用独立的堆空间。这样每个线程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堆里分配和释放,可以减少同步所引入的开销。当线程退出的时候,系统直接回收线程的堆空间,线程内没有释放的内存空间也不会造成进程内的内存泄漏。
但是两个线程使用共用堆的时候,就必须用 critical section 或者 mute进行同步保护。否则程序崩溃时早晚的事。如果你的线程需要在共用堆上无规则的分配和释放任何数量和类型的对象,可以定制一个自己的allcator,在 allocator 内部使用同步保护。线程直接使用这个 allocator分配内存就可以了。这相当于实现自己的malloc,free。但是更建议你重新审查一下自己的系统,因为这种情况大多数是不必要的。经过良好的设计,线程的本地堆应该能够满足大多数对象的需求。如果有某一类对象需要在共享堆上创建和共享,这种需求是比较合理的,可以在这个类的new 和 delete 上实现共享保护。
调用程序是运行在用户态,而被调用的程序是运行在系统态
以上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int* pint = 0;
pint += 6;
cout << pint << endl;
两个点:
1.在初始化中只有地址才能赋值给指针,因此*int p=0是指p指向地址0x00。
2.int型数占4个字节,因此加6表示偏移了24个字节,结果的地址应为0x18,即是24.
- 三个同样的字母连在一起,一定是拼写错误,去掉一个的就好啦:比如 helllo -> hello
- 两对一样的字母(AABB型)连在一起,一定是拼写错误,去掉第二对的一个字母就好啦:比如 helloo -> hello
- 上面的规则优先“从左到右”匹配,即如果是AABBCC,虽然AABB和BBCC都是错误拼写,应该优先考虑修复AABB,结果为AABCC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in=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in.hasNext()){
int n=in.nextInt();
in.nextLine();
for(int i=0;i<n;i++){
String s=in.nextLine();
for(int j=0;j<s.length()-2;j++){
if(s.charAt(j)==s.charAt(j+1)&&s.charAt(j)==s.charAt(j+2)){
s=s.substring(0,j)+s.substring(j+1,s.length());
j--;
}
}
for(int j=0;j<s.length()-3;j++){
if(s.charAt(j)==s.charAt(j+1)&&s.charAt(j+2)==s.charAt(j+3)){
s=s.substring(0,j+2)+s.substring(j+3,s.length());
j--;
}
}
System.out.println(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