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4.0】反熵增有什么作用?

文章探讨了反熵增的概念,通过物理原理和生活实例解释熵增定律。指出宇宙倾向于熵增大,但生命和思想系统可通过局部的负熵产生进行自组织。通过接受批评和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抵抗思想上的熵增,保持成长和开放性思维。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聪明人的蠢事
遮蔽效应
反熵增思维

在一个阳光温和的下午,你正在海边晒太阳,突然你的朋友在海里抽筋了,需要你去营救,请问你会直接沿直线跑过去,还是像光一样在陆地上跑一段距离,然后再下水呢?

如果你是沿直线跑过去,那你可能是没有学过物理,因为那是一条比较慢的路。你的目标是救人,理应找一条最快的线路去营救,否则你的朋友就死了。换一个视角,每个物理过程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比如某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里,会发生一次折射,如图所示。根据费马定理,光在两点之间走的路径是所有路径中最短的那条。为什么走折线而不是直线呢?因为光在水面上的速度比在水面下的速度更快,所以在水面上多走一下会更快到达目的地。

我们发现,从目标这个角度出发,每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目标。光运动走最短直线是它的目标,那整个宇宙的目标是什么呢?在《Life 3.0》中,泰格马克说“宇宙的首要目标就是将“熵”最大化”。

前面我们说了熵和熵增定律,如果不是很理解,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

如果还不理解,我就举一个例子吧。我们日常的东西,只会从有序变为无序。比如一个冰淇淋,如果不放在冰箱里,而是放在空气里,它的自然状态就是融化,这就是熵增。我们从来没看到一杯糖水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变成一个冰淇淋。而宇宙的最大目标,就是使混乱程度不断增加,即熵增,也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而达到热寂,即死亡。

但你可能会问,宇宙一开始是混乱,混沌的呀,就像一锅粥一样,为什么现在是多姿多彩了呢?

因为自组织。泰格马克说“宇宙的次要目标是在局部制造一些有序的结构”,其实就是自组织。注意,这里说的是局部,一颗植物都是局部,一个人也是一个局部,在局部内自组织,因为有序,能产生负熵,进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