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在微服务架构中,当业务场景涉及唯一性约束或强事务一致性时,通常需要借助“分布式锁 + 事务机制”来确保数据操作的正确性与原子性。
然而,在日常开发中,分布式锁与事务的逻辑往往被反复编写,既增加了代码冗余,也使业务代码显得复杂、难以维护。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抽象与封装的方式,将分布式锁与编程式事务结合,构建一个通用的工具类,以简化开发、提升代码质量。
二、解决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布式锁 + 编程式事务”的设计思路,通过封装通用模板逻辑,为开发者提供对事务性方法与非事务性方法的统一支持。
相比传统的声明式事务方式,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样板代码,无需显式处理分布式锁的获取与释放逻辑,也不必关心嵌套事务、事务传播行为等复杂细节。
开发者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本身,即可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实现更加简洁、可复用、可维护的代码结构。
目前的分布式锁工具类,还会有以下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时需要进行考虑的点:
1. 锁范围与性能优化(LRA原则)
优化目标: 最大化锁外逻辑,最小化锁内代码。
前置校验: 所有不涉及 DB 查询的参数校验(可使用 jakarta.validation.constraints进行部分参数校验,涉及DB查询校验的参数,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放于事物内进行),必须放在分布式锁代码块外部。
耗时操作: 不会因事务可见性产生问题的高耗时操作(如长时间 I/O、复杂的内存计算)应移至锁外执行。
2. 锁超时机制的权衡(禁用看门狗)
当前策略: 显式指定较长的锁持有时间(leaseTime),禁用 Redisson 看门狗自动续期机制。
优点: 避免了看门狗续期带来的网络开销和潜在的性能抖动。
风险与考量:
锁死风险: 若业务执行时间超过 leaseTime,或应用遭遇 OOM/硬崩溃导致未正常释放锁,可能引发 “锁死” 问题。
leaseTime 设定: 必须确保 leaseTime 远大于业务执行的最长耗时。
3. 事务隔离级别
默认配置: 编程式事务固定使用 “读已提交” (TransactionDefinition.ISOLATION_READ_COMMITTED) 隔离级别。
灵活性: 该配置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如有特殊要求,调用方需自行考虑扩展或调整事务定义。
@Service
@Slf4j
@RequiredArgs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RedisLockTool {
private final RedissonClient redissonClient;
private final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txManager;
//有r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54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