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是被编译器隐式调用的。这些函数的调用时间取决于程序执行进入和离开实例化对象的作用域的顺序。通常,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和对应构造函数的调用顺序相反。但是,对象的存储类别可以改变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在全局作用域内定义的构造函数在该文件中任何其他函数(包括main函数)开始执行之前执行(尽管文件间的构造函数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在main函数终止时,调用相应的析构函数。exit函数强制程序立即终止并且不执行自动对象的析构函数。该函数常用于在检测到输入错误或打不开要处理的文件时终止程序。abort函数类似于exit函数,但它强制程序立即终止,不允许调用任何对象的析构函数。abort通常用于指示程序的异常中断。
自动局部对象的构造函数在执行到达对应的程序点时调用,对应的析构函数在对象离开该对象所在的作用域时(即定义该对象的执行结束时)调用。自动局部对象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在每次到达和离开该对象的作用域时调用。如果程序使用exit和abort函数终止,则不调用自动对象的析构函数。
static局部对象的构造函数只在执行第一次到达定义对象的程序点时调用一次。对应的析构函数在main函数终止或调用exit函数时调用。全局和static对象的释放顺序和创建顺序相反。如果遇到调用abort函数终止程序,则不调用static对象的析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