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GAN)

本文详细介绍了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基本原理、框架组成和算法说明,包括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的交互博弈过程。GAN在图像生成、数据增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已成为深度学习研究的热点。文中还提及了GAN的训练过程和相关实验,通过MNIST、TFD和CIFAR-10数据集进行验证,并讨论了不同激活函数的选择对模型的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论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相关工作,主要介绍生成模型的含义、模型实现的难点和现有技术的缺陷;
  2. 算法说明,介绍了算法原理,算法最优解的求解和证明;
  3. 实验,记录了将GAN和其他当时已有的几个模型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后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4. 总结和展望,分析GAN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可拓展的方向。

背景介绍

深度学习领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检测识别,可用于图像分类,目标识别等,相关技术更为成熟,影响更为深远;二是图像生成,但由于其需要大量的先验知识对真实世界建模,且它在处理概率计算等方面存在困难,影响较小,可研究的空间更大。
而当时存在的模型如受限玻尔兹曼机制(RBM),深玻尔兹曼机制(DBM),深度置信网络(DBN)和生成式随机网络(GSN)等存在低效、计算困难等缺陷。
于是,2014年,Ian J.Goodfellow等人提出了一种通过对抗过程评估生成模型的新框架-GAN,首次发表于NIPS2014年的会议上(NIPS即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是一个关于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的国际会议,是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1406.2661.pdf
GAN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图像生成(AI画像-可用于动漫设计、影视制作等,模糊图->清晰图(去雨、去雾、去抖动、去马赛克),可用于破案、旧照片修复等);
数据增强(可以根据已有数据生成更多数据,以减缓模型过拟合现象)。
GAN目前是深度学习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根据国外大神对GAN相关论文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从GAN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对GAN技术的相关研究与日俱增,截止到2018年年底,以GAN命名的论文的月累计数量以及超过了485,所以我们也很有必要了解一下GAN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