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图的邻接表

图的创建

图的创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创建邻接矩阵,另一种是邻接表。
邻接矩阵可以参考:
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37864983/article/details/96569759
下面我们来介绍如何建立邻接表。

邻接表的创建

什么是邻接表嘞?用直白的话来讲邻接表就是用链表来表示出来图中点与点的关系。
举个栗子。
邻接表
就是将图转换成类似这样的链表。
根据我画出来的图来给邻接表进行建模
用结构体数组来表示最前一列的链头数组

typedef struct headnode
{
    int c;
    struct node *nextnode=NULL;//刚开始置空
}headnode,*head;

其中struct node是链头指针后面带的链表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index;//结点的数据
    int weight;//边的权值
    struct node *next;//指向下一个结点
}node,*linklist;

另外将图的点和边的信息放在一个结构体中

struct msg
{
    int v;
    int l;
};

起的名称有点乱,而且也不规范,大家将就着看哈
最关键的一点是怎么把某个结点的所有连接点都链接到链头的后面,注意我们需要用头插法
(尾插法每次插入都需要遍历到最后一个来插入,而且第一次插入和后序插入操作略微不同,不建议使用尾插法)
主函数

int main()
{
    headnode H[6];
    msg m;
    cin>>m.v;
    cin>>m.l;//输入顶点和边的个数
    int a,b,c,n=m.l;
    while(n--)
    {
        cin>>a>>b>>c;输入两个顶点表示边和边上的权值
        linklist List;
        List=new node;
        List->weight=c;
        List->index=b;
        List->next=H[a].nextnode;
        H[a].nextnode=List;
        ****************************//这里是因为我们的图是无向图所以边上的两个点都会记录这个边
        List=new node;
        List->weight=c;
        List->index=a;
        List->next=H[b].nextnode;
        H[b].nextnode=List;   //注意结构体指针里的值用"->",结构体变量的值用"."
    }
    for(int i=1;i<=m.v;i++)
    {
        node *p;
        p=H[i].nextnode;
        cout<<i<<":";
        while(p!=NULL)
        {
            cout<<p->index<<" ";
            p=p->next;
        }cout<<endl;
    }
}

5 6//顶点数和边数
1 2 9 //边上的两个点以及边的权值
1 3 2
1 5 6
2 3 3
5 4 1
3 4 5
测试数据

运行结果
邻接表创建

### 使用邻接表创建 邻接表是一种用于表示的数据结构,它对于稀疏尤其有效。该方法通过链表的方式存储每个顶点所关联的边的信息。 #### 定义必要的结构体 为了构建基于邻接表,需先定义两个主要结构体:`ArcNode` 和 `VertexNode`。前者代表边表节点,后者则对应于顶点表节点[^2]。 ```c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 struct ArcNode* nextarc; }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ertexNode { char data; ArcNode* firstarc; } VertexNode, AdjList[MAXVEX];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 arcnum; GraphKind kind; } ALGraph;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声明这些基本单元。这里假设字符型变量 `data` 存储的是顶点上的信息;而整数类型的成员 `adjvex` 则用来记录与当前顶点相连的目标顶点索引位置。 #### 构建函数 接下来是具体的创建过程,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读取用户输入并动态建立相应的链接关系: ```c void CreateGraph(ALGraph*& G) { printf("请输入顶点数目和弧的数量:"); scanf("%d %d", &(G->vexnum), &(G->arcnum)); // 初始化顶点列表 for(int i = 0; i < G->vexnum; ++i){ getchar(); printf("请输入第%d个顶点的信息:", i); scanf("%c", &(G->vertices[i].data)); G->vertices[i].firstarc = NULL; } // 插入每条边 for(int k = 0; k < G->arcnum; ++k){ int v1, v2; printf("请输入一条边依附的两个顶点的位置(起始 结束):"); scanf("%d %d", &v1, &v2); // 对应无向的情况处理 ArcNode* p1 = (ArcNode*)malloc(sizeof(ArcNode)); p1->adjvex = v2; p1->nextarc = G->vertices[v1].firstarc; G->vertices[v1].firstarc = p1; ArcNode* p2 = (ArcNode*)malloc(sizeof(ArcNode)); p2->adjvex = v1; p2->nextarc = G->vertices[v2].firstarc; G->vertices[v2].firstarc = p2; } } ``` 这段程序首先获取了关于新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有多少个顶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情况),之后逐一对各个顶点进行了初始化操作,并按照指定的关系建立了彼此间的联系[^4]。 #### 打印形化展示 最后可以编写一个简单的打印功能来验证刚刚构造出来的是否正确无误: ```c void PrintGraph(ALGraph* G){ for(int i=0;i<G->vexnum;++i){ printf("\nvertex[%d]=%c -> ", i,G->vertices[i].data); ArcNode *p=G->ver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printf("(%d)",p->adjvex); if((p=p->nextarc)!=NULL) printf("-->"); } } } ``` 这将有助于直观理解整个的具体形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