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前三层是数据),传输层(分段),网络层(分组(数据报)),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比特)
2.Tcp/Ip协议簇:
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后两个没有协议)
传输层:传输层
网络层:网络层
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应用层:
应用层有哪些协议:
HTTP,SMTP,Telnet(远程终端访问),FTP,DNS,SIP(互联网电话)(只有他支持udp和tcp,其他都支持只支持TCP)
常用端口号:
HTTP:80
HTTPS:443
TELNET:23
FTP:20/21(控制连接21,数据连接20)
SMTP:25
DNS:53
FTP(文件传输协议):要使用两个TCP连接来传输文件
控制连接:用于两主机传说控制信息,如命令,标识等(先创建,贯穿整个会话期间)
数据连接:用于发送一个文件(后创建)
DNS: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域名空间:一个层次树状结构,根服务器—org,com,edu(顶级域服务器)—下一层(权威)
寻址:递归查询和迭代查询
(1)迭代:请求主机访问本地DNS服务器,本地DNS服务器先去访问上一级,然后上一级告诉他该去访问再上一级,然后本地服务器去访问再上一级,依次到得到结果
(2)递归:本地服务器去访问上一级,上一级去访问再上一级,得到结果再将结果一级一级传输过来
实际上只有主机跟本地服务器是递归,其他都是迭代的
DNS缓存:请求过后的就会缓存在DNS缓存中,一般2天后丢失
3.5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报文格式
请求报文:请求行,请求头,空行,请求体
响应报文:状态行,响应头,空行,响应体
http的请求过程:
1.域名解析2.三次握手创建TCP连接3.服务器响应传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