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 技术汇总
文章平均质量分 94
Python学习笔记,特做记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罗开发
华为HDE,大学讲师,开源创新毕业设计导师,Swift社区主理人,COC上海社区主理人,优快云博客专家。
《SwiftUI 入门,进阶与实战》 作者
《ESP32-C3 物联网工程开发实战》作者
全网 10万+ 粉丝, 欢迎您的关注与支持。交流合作私信+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NVIDIA CWE 2025 上海直击:从 GPU 集群到 NeMo 2.0,企业 AI 智能化的加速引擎
8 月 8 日,我受邀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 NVIDIA CWE 大会。作为一个正在企业内部推动 AI 落地的从业者,这场会议对我来说不仅是“充电”,更像是一场“解题会”。原创 2025-08-18 18:08:06 · 2342 阅读 · 0 评论 -
一键检测接口是否存活:用 Python/Shell 写个轻量级监控脚本
在日常运维和开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系统上线之后,需要验证几十甚至上百个接口是否都能正常访问。手动一个一个去点、去测,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漏掉关键接口。特别是在微服务架构下,接口数量庞大,接口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服务是否稳定。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 Python 和 Shell 脚本快速实现接口监控,自动读取接口列表,批量检测接口返回状态和耗时,并最终生成一份清晰的可视化报告(支持 Markdown 或 HTML 格式)。这样你就能在最短时间内确认接口是否健康,而不是盯着浏览器或 Postma原创 2025-08-16 21:30:32 · 917 阅读 · 0 评论 -
从传感器到大模型:Jetson Thor + LLM.VLA + Holoscan 的边缘推理全链路实战
在嵌入式边缘推理领域,实时处理来自多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麦克风等)的数据,同时又要运行大语言模型(LLM)或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VLA),是一件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抓狂的事。特别是在 Jetson Thor 这样面向高性能边缘 AI 的平台上,我们既希望充分发挥它的 GPU/NPU 性能,又要保证 Holoscan 传感器数据流的低延迟。原创 2025-08-15 23:31:49 · 773 阅读 · 0 评论 -
基于 NVIDIA 生态的 Dynamo 风格分布式 LLM 推理架构
大模型上到生产之后,最先撞墙的往往不是“精度”,而是“吞吐”和“时延”。聊天问答、RAG 检索问答、智能客服这类在线场景,并发高、延迟敏感,常规“一次性 batch + 逐条生成”的做法很快就遇到性能瓶颈:GPU 吃不满、排队时间长、波动大。本文聚焦一套基于 NVIDIA 生态的“Dynamo 风格”分布式 LLM 推理架构(文中简称 Dynamo 架构):核心是连续批处理(continuous batching / dynamic batching)、Prefill/Decode 分离、Token 级流式原创 2025-08-14 23:38:46 · 1418 阅读 · 0 评论 -
百万专家模型如何高效训练?试试这套 PD + MoE 优化方案
大模型的爆发式增长让我们惊叹不已,尤其是 MoE(Mixture of Experts)架构的灵活性和计算效率。但训练这些模型可不是轻松活。最显著的痛点是参数量太大,通信代价太高,特别在多节点环境下,性能瓶颈经常让工程师抓耳挠腮。原创 2025-08-07 23:24:22 · 1067 阅读 · 0 评论 -
揭秘 RL 大模型训练的性能瓶颈,手把手教你优化数据流与 GPU 调度
在大模型训练的工程化落地过程中,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由于其大量迭代、环境交互频繁、奖励延迟反馈等特点,常常面临 收敛慢、GPU资源利用率低、管道卡点频发 等问题。尤其是在大规模 Actor-Critic 架构下,数据生成与模型更新的不同步,直接拖累了整体训练速度。原创 2025-08-06 23:44:57 · 932 阅读 · 0 评论 -
解锁高并发LLM推理:动态批处理、令牌流和使用vLLM的KV缓存秘密
随着 AI 应用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世界,服务端的高效并发推理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坎。大语言模型(LLM)计算量巨大,逐个请求处理显然不现实。像 动态批量合并(Dynamic Batching)、Token 流式输出(ChatGPT 式响应) 和 KV Cache 管理 这些技术,正是让大模型推理服务化落地的关键。原创 2025-08-04 20:34:20 · 1065 阅读 · 0 评论 -
用 AI 解析采购订单,从上传到自动生成 Draft 订单全流程实战
很多企业都面临一个老问题:客户发来的采购订单格式千奇百怪,有的是 PDF,有的是 Excel,甚至有拍照的图片。人工录入这些订单,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那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自动读取这些订单内容,然后直接在系统中生成一份草稿订单供业务员补充?当然有。本文就带你一步步搭建一个完整的 AI 驱动订单解析流程,从文件上传、AI 解析、自动建单,到草稿状态的后续处理。用简单的 Python 脚本、Node 服务和一点前端页面,就能实现一个企业内部非常实用的自动化能力。原创 2025-07-31 22:31:25 · 766 阅读 · 0 评论 -
推理提速不求人:一文搞懂 FasterTransformer、vLLM 到 ONNX 的实战优化技巧
现在很多项目已经上了大模型,不管是问答、总结还是代码补全都靠它撑着。但上线以后才发现:推理慢得像老牛爬坡,一秒钟都等不起的用户直接点了关闭。怎么破?别急,今天这篇就来聊聊如何用 FasterTransformer、vLLM、TensorRT-LLM、ggml、ONNX 等工具,把推理提速拉满!原创 2025-07-29 22:06:07 · 963 阅读 · 0 评论 -
自动清理本地 Docker 镜像与容器:轻松搞定磁盘告急问题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 Docker 用着用着磁盘就爆了?特别是长期跑多个项目、频繁构建镜像的时候,磁盘空间总是莫名其妙地见底。手动清理太麻烦,命令也记不住?这篇文章就带你用 Shell 脚本 + crontab 自动搞定过期镜像和容器的清理,还能选配通知提醒,真正做到“安心开发,不再爆盘”。原创 2025-07-28 22:49:16 · 723 阅读 · 0 评论 -
自己炼一个大模型有多难?从零开始训练语言模型的完整流程实战
从零训练不仅要面对高昂的资源成本,还涉及 tokenizer 设计、分布式训练、数据质量控制、甚至数据清洗策略等一整套链路。本文将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带你一步步拆解如何从 scratch 训练一个基础语言模型,并给出可运行的 Demo 示例代码,帮助你理解这个过程到底难在哪,又该怎么做。原创 2025-07-24 22:53:16 · 1105 阅读 · 0 评论 -
一键清理代码风格乱象:用 Shell 脚本搞定多人协作的格式统一
在团队协作开发中,代码风格不一致是个老大难问题。每次写完代码准备提 PR,就会因为格式差异和同事产生一堆 Git 冲突,review 也容易被格式细节干扰。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靠自动化工具来统一解决:使用 prettier、black、clang-format 等代码格式化工具,结合 Shell / Node.js 脚本进行批量格式化,一键清理代码风格问题,还能自动提交修改,告别“我和格式化工具打架的那些年”。原创 2025-07-23 21:09:33 · 1167 阅读 · 0 评论 -
从踩坑到省心:自动同步 .env 和 config.yaml 的最佳实践
开发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事之一,就是本地配置文件和远程测试/生产环境不一致。比如你在 .env 文件里加了个新变量,忘了推给测试环境,结果联调的时候炸了。或者你改了 config.yaml,上线才发现线上还是旧的。原创 2025-07-22 20:15:06 · 955 阅读 · 0 评论 -
自动生成 Changelog 的正确姿势:省下你 80% 的重复劳动
每次上线前,总有个麻烦事:写 changelog。哪怕有规约、有流程,也难保不漏掉关键改动。有时候只是漏了个小 fix,有时候直接忘了新增了个接口。尤其当你在项目 PR 多、节奏快的团队里,一不留神就踩雷。原创 2025-07-21 09:15:00 · 665 阅读 · 0 评论 -
ChatBot 还能记住我是谁?深度解析对话系统中的记忆机制
很多人做 ChatBot,总感觉“对话像一问一答的客服机器人”,用户刚提到的话,下一句就忘了。我们明明已经告诉系统“我叫小明”,它却立马问“您贵姓?”——这就暴露了:没有记忆的对话系统,根本无法支持真正的多轮交互。原创 2025-07-18 20:18:50 · 957 阅读 · 0 评论 -
线上事故排查不再慌:用 traceId + 日志查询还原全链路问题
在真实的线上环境中,系统稳定运行是我们所有开发者的底线。但就算前期做足了测试,也很难完全避免线上问题的出现。最让人头疼的是——明明出了错,却不知道错在哪、什么时候开始的、哪些用户受到影响。这时候,如果日志体系不给力,那排查就像“盲人摸象”。原创 2025-07-17 17:39:20 · 914 阅读 · 0 评论 -
大模型也能轻量部署?LoRA、QLoRA 等 PEFT 方法全解析
在大模型应用逐步落地的今天,“动辄百亿参数”的模型微调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很多开发者也会发现,模型一大,资源吃紧,显卡炸了、部署不了、更新慢,成了家常便饭。于是,“只动一小部分参数,效果依然不赖”的 参数高效微调(PEFT) 应运而生,LoRA、QLoRA、Adapter、Prefix Tuning 等方法成了主流解决方案。原创 2025-07-15 22:36:25 · 1008 阅读 · 0 评论 -
别再硬调模型了!教你用 Chain-of-Thought 玩转 Few-shot
在大模型时代,“小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成为快速适配新任务的关键手段。通过构造合理的上下文提示(Prompt),模型无需额外训练就能完成高质量推理和生成。但实际使用中,不少开发者遇到“提示效果差、任务迁移弱、语境不连贯”等问题。本文将围绕小样本提示优化展开,介绍常见技巧(Chain-of-Thought、ReAct、Toolformer 等),并结合实际代码示例给出改进策略,帮助大家把大模型“用顺手”。原创 2025-07-10 20:32:40 · 867 阅读 · 0 评论 -
遗留系统的终结者:AI 驱动的代码重构实战指南
每个团队的项目里,都藏着几个“祖传代码文件”:几十行函数、嵌套层层叠叠、变量命名随缘,让人一看就头大。手动重构不仅枯燥,还容易引入 bug。那能不能借助 AI 工具,比如 GPT,自动识别代码的“坏味道”,甚至直接给出重构建议?本文将用一段真实的“糟糕代码”为例,演示如何用 GPT + 代码分析插件,自动识别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再对比前后版本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原创 2025-07-09 22:20:22 · 1326 阅读 · 0 评论 -
从点子到原型只需10分钟:用 Copilot 快速验证产品功能
过去,原型验证动辄几天时间,UI 还没画完,需求就已经改了。今天我们来聊聊,怎么借助 AI 工具(比如 GitHub Copilot),把原型开发时间压缩到分钟级别。我们会用“伪代码驱动”的方式,把产品经理的想法快速转成可以运行的界面和逻辑代码,真正做到“边说边见效果”。原创 2025-07-08 23:45:41 · 1939 阅读 · 0 评论 -
写测试太烦?Copilot + Jest 让你 3 分钟搞定单元测试
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测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手动编写测试代码通常费时又枯燥,还容易出现遗漏。AI 工具如 GitHub Copilot 和 Tabnine 的出现,让“自动生成测试”成为可能。本文将围绕如何利用 AI 辅助生成高质量单元测试展开,从 prompt 编写技巧到集成 Jest(前端)与 Pytest(后端)的完整实践,带你掌握高效生成、精准覆盖的测试方法。原创 2025-07-07 22:56:26 · 1239 阅读 · 0 评论 -
从 ControlNet 到 Prompt 调控:搞懂可控生成的底层逻辑与落地方法
本文将深入讲解可控生成的核心思想、主流技术手段(如 Classify-and-Filter、ControlNet、Prompt Tuning 等),并结合代码实战与多场景落地案例,为你构建一套从原理到实战的可控生成技术体系。原创 2025-07-06 22:21:49 · 1228 阅读 · 0 评论 -
教你三步实现大模型瘦身:剪枝 + 稀疏训练 + PyTorch实操
当你在边缘设备或移动端部署一个大模型时,最大的阻碍往往不是算法,而是模型太“胖”:体积大、推理慢、功耗高。这时候,剪枝和稀疏化技术就派上用场了。通过“剪掉”模型中那些对结果影响不大的神经元或通道,我们可以大幅压缩模型体积,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有性能,甚至在某些任务上还能提速。原创 2025-07-04 19:26:16 · 1644 阅读 · 0 评论 -
用得会才叫智能:一文读懂大模型工具调用与Agent构建实战
随着大语言模型能力的快速进化,单纯生成文本已不再满足复杂业务需求。越来越多场景下,我们希望模型能像“智能体(Agent)”一样,不仅能理解指令,还能通过调用工具(API、数据库、搜索引擎、计算模块等)来完成组合型任务。本文将从工具调用的基础能力出发,剖析如何借助 LangChain、OpenAgents 等框架,构建具备推理、执行、多轮协作能力的 AI Agent,并提供完整代码示例与典型业务落地案例。原创 2025-06-27 23:30:07 · 1090 阅读 · 0 评论 -
入门 LoRA/QLoRA 微调全流程:一行行代码手把手教你调大模型
在大模型(LLM)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和开发者都希望将通用大模型应用到自己的业务场景中,比如客服问答、金融分析、医疗助手等。但是问题来了:大模型动辄几十亿参数,全量微调不仅训练慢,还烧钱。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只改一小部分参数”,就实现对任务的适配?答案就是:参数高效微调(PEFT)。原创 2025-06-26 22:24:06 · 1438 阅读 · 0 评论 -
多模态预训练全面解析:CLIP、BLIP 到 Flamingo 的实战与落地
传统的大模型通常专注于处理单一模态的任务(比如文本),但现实世界的信息是丰富且多样的:我们既能看到图像、听到声音,也能获取传感器数据。多模态预训练(Multimodal Pretraining)正是为了解决这种复杂输入的需求而诞生的。本文将介绍多模态预训练的核心理念、代表模型、应用场景,并配套实际可运行的代码演示,让你真正了解这项前沿技术如何落地。原创 2025-06-25 22:41:13 · 1136 阅读 · 0 评论 -
让大模型“更懂人话”:对齐训练(RLHF & DPO)全流程实战解析
在大语言模型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它们虽然“能说会道”,但有时候却说得不靠谱——比如编造事实、回答偏激,甚至出现违背常识和伦理的问题。为了让模型“听得懂话、说得靠谱”,我们就需要对齐训练(Alignment Training)。这背后的核心方法是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它通过人类偏好来调整模型行为,确保模型输出不仅正确,而且符合价值观。本文将系统介绍 RLHF 的三个阶段:监督微调(SFT)、奖励模型训练(RM)、策略优化(如PPO、DPO),结合 HuggingFac原创 2025-06-20 23:35:49 · 1624 阅读 · 0 评论 -
教会大模型“听人话”:一文掌握指令微调的原理与实战
随着大语言模型(LLM)在各类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的崛起,我们越来越多地希望模型能“听懂人话”,也就是说,不仅能处理文本,还能响应用户提出的具体指令。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技术方向:指令微调(Instruction Fine-tuning)。本文将通过原理介绍、代码实战和应用场景三个层面,带你从零上手指令微调,让大模型真正成为你的“专属助手”。原创 2025-06-19 23:41:13 · 1988 阅读 · 0 评论 -
从混乱到稳定:如何用 Event Sourcing + CRDT 构建分布式订单系统
在构建分布式系统时,最终一致性是一个被频繁提及但常常被误解的概念。很多人担心:用了最终一致性,是不是系统状态就会乱成一锅粥?尤其在订单系统这样的核心业务场景里,一旦状态不一致,后果非常严重。本文以“构建支持最终一致性的订单系统”为核心议题,介绍如何使用事件驱动架构(Event Sourcing)结合 CRDT(Conflict-Free Replicated Data Type)来设计一个具备冲突容忍和状态收敛能力的订单系统。我们会从建模思路讲起,逐步过渡到代码实现,最后给出典型业务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原创 2025-06-16 22:54:41 · 1138 阅读 · 0 评论 -
用 Whisper 打破沉默:AI 语音技术如何重塑无障碍沟通方式?
语音技术这些年突飞猛进,尤其是 OpenAI 的 Whisper 模型,不光在语音识别上表现出色,在无障碍技术上也有了不少创新玩法。本文围绕“如何用 Whisper 改善听障或语言障碍用户的沟通体验”展开,从语音转字幕、自然语言交互、到整合手语转录系统,讲清楚技术实现的细节,并通过一个可运行的 Demo,展示落地效果。原创 2025-06-02 22:44:42 · 1756 阅读 · 0 评论 -
传统推荐过时了?试试用大模型读懂用户每一次点击
传统的推荐系统,依赖于协同过滤、矩阵分解或轻量级的深度学习模型,但在面对用户行为日益复杂、信息形式多样的今天,这些方法逐渐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对于用户意图的理解,常常浮于表面。而大模型(如 GPT、BERT、CLIP)的崛起,为我们带来了从“行为推荐”走向“理解推荐”的新机会。原创 2025-05-30 22:55:50 · 1104 阅读 · 0 评论 -
搭建自己的语音对话系统:开源 S2S 流水线深度解析与实战
随着语音交互在智能助手、车载系统、客服机器人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语音到语音(Speech-to-Speech, S2S)系统逐渐成为 AI 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深入剖析一个完整的开源 S2S 流水线,包括语音活动检测(VAD)、语音识别(STT)和语音合成(TTS)三大核心模块。通过分析其模块化结构、优化方法与典型应用场景,我们将一步步构建一个可运行的语音交互 Demo,并结合实践给出每个环节的实现建议。原创 2025-05-23 10:30:00 · 1641 阅读 · 0 评论 -
Feature Toggle 不再乱:如何设计一个干净、安全、可控的特性开关系统?
在系统重构、灰度发布、A/B 测试等场景中,Feature Toggle(特征开关)是个很好用的“战术武器”。但一旦管理不当,它也可能变成“技术债收纳箱”——忘记清理、逻辑混乱、污染代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设计、使用、清理三个阶段出发,探讨如何科学、安全地使用特征开关,并配合灰度发布工具(如 LaunchDarkly、Unleash)构建完整方案。原创 2025-05-19 22:07:49 · 1532 阅读 · 0 评论 -
TDD + 文档同步?这个组合让你再也不怕文档过时
在快速迭代的开发过程中,最让人头大的事之一就是 —— 接口改了,文档却没跟上。尤其是在多人协作时,文档滞后经常会导致前后端对接困难、测试失效、线上问题频出。有没有办法,让代码和文档保持同步演进?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一个思路:通过测试代码驱动文档更新。我们会结合 TDD/BDD 思维,介绍如何用自动化测试来校验接口文档的正确性,甚至自动生成接口文档,从根源解决“忘记写文档”的问题。原创 2025-05-13 22:42:14 · 1586 阅读 · 0 评论 -
为什么 Swagger UI 成了 API 联调神器?手把手带你搭一个能调试的文档页面!
你是不是也觉得,API 文档明明写得很好看,但就是调不通?明明有接口说明,但每次都得自己拿 Postman、Curl 一个个试……这体验真说不上多友好。那 Swagger UI 到底做了什么,能让我们一边看文档一边点按钮调接口?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把它搞明白,还会动手搭一个交互式的 API 文档页面,顺便聊聊其中的关键技术点。原创 2025-05-11 23:50:47 · 1697 阅读 · 0 评论 -
深入理解缓存容灾:应对高并发下的三大致命风险
在高并发系统中,缓存机制是提升性能的关键,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缓存穿透”、“缓存击穿”和“缓存雪崩”等问题,进而引发系统崩溃。本文通过Flask + Redis的接口Demo,探讨了如何构建有效的缓存防护机制。针对缓存穿透,建议缓存空值;对于缓存击穿,采用互斥锁和热点隔离策略;而缓存雪崩则可通过随机化过期时间和预加载来缓解。文章还提供了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电商秒杀系统和用户查询接口中应用这些策略。最后,强调了架构的渐进式演进,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优化方向,如双层缓存和异步刷新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原创 2025-05-10 23:53:23 · 1674 阅读 · 0 评论 -
熔断机制的实战:高并发下怎么优雅“断电”保命?
当系统并发一上来,某个依赖服务开始响应变慢,如果你没有做任何保护,很快整个调用链就会卡死,系统也就跟着“崩”了。这种连锁反应被称为“雪崩效应”。为了防止雪崩,我们需要引入“熔断机制”这个自我保护手段。本文通过实例拆解熔断的核心原理、状态变化过程、典型策略配置,并结合 Hystrix、Sentinel、Resilience4j 等主流框架的实际使用场景,讲清楚为什么“断一时电,保系统命”。关闭状态(Closed):正常调用,监控失败率;打开状态(Open):达到阈值后断开调用,直接返回错误;原创 2025-05-08 20:30:35 · 1811 阅读 · 0 评论 -
技术选型防翻车指南:教你用 Python 实现可回滚方案!
很多项目翻车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走错了方向却没法回头。技术选型失败的风险我们都清楚,但真正能提前规划“回滚方案”的人不多。本文从实际项目出发,教你如何用 Python 构建一套“可回退、可灰度、可对比”的技术架构方案,让你的选型试错更放心,附带完整 Demo。我们在这篇文章里重点讲了这几个核心点:技术选型最怕“锁死”,要预留回退机制使用抽象接口 + Feature Toggle,可以轻松实现替换/切换灰度上线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技术试点能降低“选型踩坑”的代价不是怕错,而是怕错了没法改。原创 2025-04-30 20:01:34 · 1278 阅读 · 0 评论 -
【微服务架构】从链路追踪到日志关联:打造分布式系统问题定位利器
微服务架构为系统带来了灵活性与扩展性,但也让问题定位变得更加复杂。服务间缺乏日志关联性是微服务调试和运维中的核心痛点之一。本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分布式追踪、链路ID等技术实现服务间日志关联,并通过示例代码与工具展示如何落地这些方法。服务间日志关联是微服务运维中的关键技术,通过链路ID和分布式追踪工具,开发者可以显著提升问题定位的效率。本文提供的代码示例和工具实践将帮助读者在实际项目中实现日志关联。原创 2025-01-14 18:06:01 · 1205 阅读 · 0 评论 -
【日志管理】从性能指标监测到错误率分析:打造高效日志系统的实践指南
系统日志是运维和开发者用来发现系统性能瓶颈、定位问题的关键工具。通过从日志中提取有价值的系统稳定性指标(如响应时间、错误率、资源使用率等),可以实现对系统问题的早期预警,从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如何从日志中提取和分析性能指标,并结合代码示例和可视化展示,为开发者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通过从日志中提取性能指标,开发者可以快速发现系统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提供了具体的日志格式设计、数据提取与分析方法,以及可运行的示例代码,帮助开发者更高效地利用日志。原创 2025-01-13 20:31:44 · 137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