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Interpreter),边翻译为机器码边执行。这样的结果显易见,效率低下,同样的代码每次都需要重新翻译。
JIT编译器:JIT编译器在程序启动后运行,并将代码(通常是字节码)动态编译,形成通常更快的形式,通常是主机CPU的本机指令。
在HotSpot采用的混合模式,它先解释执行字节码,然后将其中的热点代码(多次执行,循环等)直接编译成机器码,下次就不用再编译了,让其快速运行。
为什么不都采用即时编译的模式呢?
1.即时编译速度很快,但是全部采用即时编译的话,会导致JVM无法获取程序的运行时信息,也就无法知道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踩过什么坑,也就无法根据代码的执行情况进行优化了。但是,如果我前期先解释执行的话,我们就可以获取一些程序运行时信息,也就知道代码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坑是我们可以进行优化的。当到达了一定的条件后,也就说JVM识别出了我们某一块代码是所谓的热点代码,此时JIT就会根据我们前面解释执行获取到的程序运行时信息来进行带有优化的编译。
2.其实世界上很多东西符合28法则,也就是说80%的代码是不经常用到的代码,可能也就只需要消耗20%的计算机资源;20%的代码是热点代码,需要消耗80%的计算资源。编译完的机器码需要存储到磁盘上,我们可以想一想,假如我们对所有的代码(包括热代码和冷代码)进行编译,80%的冷代码根不需要消耗我们很多的计算资源,编译成机器码落地磁盘需要消耗大量的磁盘空间,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