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进程: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代码和数据空间(进程上下文),进程间的切换会有较大的开销,一个进程包含1--n个线程。
(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
线程:同一类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空间,每个线程有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切换开销小。
(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
实现多线程常用方式:
1.继承Thread类
2.实现Runable接口(推荐)
Thread和Runnable的区别
如果一个类继承Thread,则不适合资源共享。但是如果实现了Runable接口的话,则很容易的实现资源共享。
总结:
实现Runnable接口比继承Thread类所具有的优势:
1):适合多个相同的程序代码的线程去处理同一个资源
2):可以避免java中的单继承的限制
3):增加程序的健壮性,代码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代码和数据独立
4):线程池只能放入实现Runable或callable类线程,不能直接放入继承Thread的类
线程状态转换图
1、新建状态(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
2、就绪状态(Runnable):线程对象创建后,其他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变得可运行,等待获取CPU的使用权。点击打开链接
3、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的线程获取了CPU,执行程序代码。
4、阻塞状态(Blocked):阻塞状态是线程因为某种原因放弃CPU使用权,暂时停止运行。直到线程进入就绪状态,才有机会转到运行状态。阻塞的情况分三种:
(一)、等待阻塞:运行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JVM会把该线程放入等待池中。(wait会释放持有的锁)
(二)、同步阻塞:运行的线程在获取对象的同步锁时,若该同步锁被别的线程占用,则JVM会把该线程放入锁池中。
(三)、其他阻塞:运行的线程执行sleep()或join()方法,或者发出了I/O请求时,JVM会把该线程置为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注意,sleep是不会释放持有的锁)
5、死亡状态(Dead):线程执行完了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
wait( )和sleep区别( ):
1.wait/notify/notifyall是Object类的方法,sleep是Thread类的方法
2.wait释放了锁,使得其他线程可以去竞争资源,但sleep不释放锁
3.sleep需要捕获异常,wait不需要
4.wait,notify和notifyAll只能在同步控制方法或者同步控制块里面使用,而sleep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使用范围)
解读:waite()和notify()因为会对对象的“锁标志”进行操作,所以它们必须在synchronized函数或synchronized block中进行调用。如果在non-synchronized函数或non-synchronizedblock中进行调用,虽然能编译通过,但在运行时会发生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的异常。
5.wait需要notify/notifyall唤醒
多线程情况下,主线程先退出,子线程会被强制退出吗
线程不像进程,一个进程中的线程之间是没有父子之分的,都是平级关系。即线程都是一样的, 退出了一个不会影响另外一个。
但是所谓的"主线程"main,其入口代码是类似这样的方式调用main的:exit(main(...))。
main执行完之后, 会调用exit()。
exit() 会让整个进程over终止,那所有线程自然都会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