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hread_detach函数

本文详细阐述了pthread_detach函数的作用,即实现线程分离,使线程结束后自动释放资源,避免僵尸线程的产生。文章对比了通过pthread_create函数设置线程属性与使用pthread_detach函数实现线程分离的区别,并提供了代码示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nt pthread_detach(pthread_t thread);    成功:0;失败:错误号

作用:从状态上实现线程分离,注意不是指该线程独自占用地址空间。

线程分离状态:指定该状态,线程主动与主控线程断开关系。线程结束后(不会产生僵尸线程),其退出状态不由其他线程获取,而直接自己自动释放(自己清理掉PCB的残留资源)。网络、多线程服务器常用。

进程若有该机制,将不会产生僵尸进程。僵尸进程的产生主要由于进程死后,大部分资源被释放,一点残留资源仍存于系统中,导致内核认为该进程仍存在。(注意进程没有这一机制

也可使用 pthread_create函数参2(线程属性)来设置线程分离。

一般情况下,线程终止后,其终止状态一直保留到其它线程调用pthread_join获取它的状态为止(或者进程终止被回收了)。但是线程也可以被置为detach状态,这样的线程一旦终止就立刻回收它占用的所有资源,而不保留终止状态。不能对一个已经处于detach状态的线程调用pthread_join,这样的调用将返回EINVAL错误(22号错误)。也就是说,如果已经对一个线程调用了pthread_detach就不能再调用pthread_join了。

//使用pthread_detach函数实现线程分离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pthread.h>

void *tfn(void *arg)
{
        int n = 3;

        while (n--) {
                printf("thread count %d\n", n);
                sleep(1);
        }

        //return (void *)1;
    pthread_exit((void *)1);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id;
        void *tret;
        int err;

#if 0

        pthread_attr_t attr;            /*通过线程属性来设置游离态(分离态)*/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ttr,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pthread_create(&tid, &attr, tfn, NULL);

#else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fn, NULL);
        pthread_detach(tid);         //让线程分离  ----自动退出,无系统残留资源

#endif

        while (1) {
                err = pthread_join(tid, &tret);
        printf("-------------err= %d\n", err);
                if (err != 0)
                        fprintf(stderr, "thread_join error: %s\n", strerror(err));
                else
                        fprintf(stderr, "thread exit code %d\n", (int)tret);

                sleep(1);
        }

        return 0;
}

[root@localhost 01_pthread_test]# ./pthrd_detach

-------------err= 22       //可见错误号是22

thread count 2

thread_join error: Invalid argument  //错误号对应的详细解释

thread count 1

-------------err= 22

thread_join error: Invalid argument

-------------err= 22

thread count 0

thread_join error: Invalid argument

-------------err= 22

thread_join error: Invalid argument

-------------err= 22

thread_join error: Invalid argument

分析:

  1. 使用pthread_detach函数实现线程分离时,应当先创建线程(pthread_create),然后再用pthread_detach实现该线程的分离。因此,这种方式与修改线程属性来实现线程分离的方法相比,不会发生在线程创建函数还未来得及返回时子线程提前结束导致返回的线程号是错误的线程号的情况。因为采用这种方法,即使子线程提前结束(先于pthread_create返回),但是子线程还未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其PCB的残留信息依然存在,如线程号等一些系统资源,所以线程号等系统资源仍被占据,还未分配出去,所以创建函数返回的线程号依然是该线程的线程号;
  2. 对处于分离状态的线程进行回收,会出现错误,且错误编号为22;
  3. 还可采用修改线程属性的方法来实现线程分离。
### 满血版 DeepSeek 本地部署硬件和软件配置要求 #### 硬件需求 对于满血版 DeepSeek 的部署,建议采用高性能计算资源以确保最佳性能。具体来说: - **CPU**: 推荐使用具备强大处理能力的多核 CPU,支持 AVX2 指令集,以便加速矩阵运算和其他密集型任务[^1]。 - **GPU**: 配置 NVIDIA GPU 是理想的选择,特别是具有较高显存容量的产品线,如 RTX 3090 或更高级别的型号。这有助于显著提升训练速度并支持更大规模的数据集处理[^2]。 - **内存 (RAM)**: 至少配备 32GB RAM,这对于加载大型神经网络参数以及缓存中间结果至关重要。更多内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改善整体效率。 - **存储空间**: 提供至少 50GB 可用磁盘空间用于保存模型权重及其他必要文件;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增长,预留额外的空间总是明智之举。 #### 软件依赖 为了顺利实现 DeepSeek 的本地化应用,还需要满足如下软件条件: - 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macOS 和 Linux 发行版,在这些平台上均可找到官方文档指导完成相应设置过程。 - 如果计划利用 Open Web UI 功能,则需预先安装 Docker 容器引擎来简化环境搭建工作流。 ```bash # 更新包管理器索引并安装Docker(适用于Ubuntu)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docker-ce docker-ce-cli containerd.io ``` 通过上述详尽描述可以看出,针对满血版 DeepSeek 进行本地部署时应优先考虑高端硬件设施,并严格按照给定说明操作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