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篇:
类和对象的个人理解
用书上的语言来描述: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事物抽象出来的集合 称之为类,而对象是类的实例。
什么是相同的属性和行为呢?
比如 我们每个人(人而不是其他物种哦)都有眼睛,鼻子,嘴,这些事物所拥有的 静态的,就是我们人的属性, 我们同时 可以吃饭 , 睡觉 , 打豆豆,这些我们的动作就称之为行为。
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那么由我们这些人抽象出来的集合,当然就是 人类。(是一种抽象,并不能摸的到)
那什么是对象呢? 答案就是我们每一个人...,《Java编程思想》书中说:“万事万物皆为对象”,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我觉得是很对的,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的实例,身边的任何看的见,摸的着物体都可以说是 对象,动物是动物类的实例,桌子是桌子类的实例。(每一个对象都是不同的,在内存内部其实分配了不同的hash码 用来标识每一个对象)
记住:对象是一个真正能动的“人”,而类只是抽象,所以在Java调用方法时,用 对象.方法() 调用
大家可以理解为:只有真正的某一个人 “张三” ,“李四”,才可以去吃饭,跑步。
而人类怎么跑步呢??
程序设计中将属性和行为封装到类中,并将属性隐藏起来,这就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封装性。
所以说 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抽象或者是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