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对我的吸引力之一,来自于它教会了我用其他的方法看这个世界。
从家里走出门,外面阳光灿烂,来自太阳的光子打在我的皮肤上。太阳光子的能量被身体中的电子所吸收,我于是感觉到了温暖。
爬上钢管开始旋转,不小心加速太快,顿时头晕目眩。我于是张开双臂,用角动量守恒帮助自己降低旋转速度。
在深夜的中央公园放孔明灯。灯罩里的空气被慢慢加热,热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压力越来越低。孔明灯最终被外面的冷空气抬起来,送上夜空。
除了具体的物理现象,我的抽象思维也受到改变。我的研究方向是宇宙学,所以时常需要离开真实空间,进入傅立叶空间。
1.
因为大学读商科,我直到读天体物理博士时才接触傅立叶变换(注:我看到维基百科有两种翻译,“傅立叶”和“傅里叶”,因为我的输入法自动显示“傅立叶”,为了方便,下面我采用这个翻译)。傅立叶变换非常简单,即使数学基础薄弱,我仍然可以毫不费力地默写出公式:
F(k)是函数f(x)的傅立叶变换(第一行),如果对F(k)做逆傅立叶变换(第二行),又可以得回f(x)。
很长时间,我虽然可以解出相关的数学题目,却不明白傅立叶变换究竟有什么鬼用。它的物理意义在我脑海等于零。
有一次又在作业里被要求做傅立叶变换,我坐不住了,于是请教高年级的同学,“傅立叶变换有什么好玩的,为什么大家都爱它。”
师兄解释,“傅立叶变换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比如,”他叉叉叉画了一张图,“一条无止境的正弦波,在傅立叶空间里,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尖峰”。
○ 左图是在真实空间的正弦波,右图是经过傅立叶变换(FT)后,整个正弦波在傅立叶空间被压缩成一条(红色)竖线。
他见我面无表情地呆站在那里,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真实空间是一个高斯分布,在傅立叶空间……”他又叉叉叉画了第二幅图,“它还是一个高斯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