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Kali Rolling作为笔记本唯一一个系统

前言

最近原来的Win7一个dll文件损坏,然后自己去找了一个dll文件替换,结果替换了两下开不了机了,用/sfc命令企图让win7自己修复,然后正中了那句话:win7的修复功能10次有9次不成功的,windows一直给我一种底层一直都很神秘,用户自己不容易维护,每次出问题想修复问题,但是最后都只能重装系统(错误信息不够精准和详细),所以一气之下,就把SSD的数据备份出来,直接格掉原来的win7,上了个Kali rolling~

不过这么帅气的冲动的举动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我对linux系统还没有完全了解,之前到最近才接触了不到一个多月的linux,现在直接整机换linux,有些现实的问题直接摆在我的面前,现在我就来分享一下换了Kali以后的一些故事。

众所周知,Kali,Ubuntu,Mint都是Debian一派的,所以一派之内除了linux那套以外,有更加多的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从Mint到Kali不算是特别陌生,但是Kali给我的感觉更加依赖命令的输入执行,对鼠标操作会更加少一点。

首先配置源的问题,我先给出我自己用的源:

#kali官方源
deb http://http.kali.org/kali kali-rolling main non-free contrib
#中科大的源
deb http://mirrors.ustc.edu.cn/kali kali-rolling main non-free contrib

官方和中科大的源都很好,我自己是教育网,感觉中科大隐隐约约在update的时候和upgrade的时候会比官方kali源快一点,实际你可以自己测试一下。

接下来不是直接开始干活,你还要配置你的工作环境,这个问题你在搬家之前完全不会想到搬家过来各种软件细节排错问题会让你忙上一个星期,加上合乎笔记本硬件以及自身工作学习需求的搭配设定可以吃掉你一头半个月的时间,让你有种突然回到刚开始用windows的时候的感觉——不知道用什么软件更好满足自己的需求。

经过我半个多月的实践,试验,对比,体验,期间还在linux上写了一个科技制作的登录注册界面和完成了将近1万字的形式政策论文,我选出了一些开源软件能基本满足工作学习娱乐需求,以下是推荐:

0.中文输入法

刚刚装好linux,作为中文使用者,最应该首先要做的就是中文输入法,那么fcitx就是不二选择,中文名叫小企鹅输入法还有记得安装相应的中文字体。
fcitx在源里面就有,所以直接apt-get install fcitx (安装输入法框架)

16.6.8补充:从安装kali直到现在都是用fcitx,当初也想装搜狗拼音输入法,但是恰好要写超长的论文什么的,就直接用fcitx自带的拼音输入法顶上了,但是最近闲下来还是希望能用上搜狗拼音输入法,一方面是为了它的云词库,另一方面是智能推荐什么的(fcitx拼音打字还是不怎么流畅)。多亏了搜狗和Ubuntu Kylin有合作,所以官方有deb包,dpkg系的都很简单就可以安装了。因为linux搜狗拼音输入法是基于fcitx框架的,所以搜狗拼音输入法之前要装fcitx,我之前装了fcitx,但是在装的时候还是没有满足依赖关系,用sudo apt-get -f install修复依赖关系就好了,然后再安装下载的.deb包就好了,重启输入法,就可以愉快地使用搜狗拼音输入法了,体验了几天,虽然没有办法登陆,而且皮肤也没有多少,但是输入体验很好。

16.7.2补充:之前没有详细讲中文字体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楚也挺严重的,特别是对于滚动更新而言,因为总是要维持最新版本,所以极有可能会出现中文乱码,全是方块的情况,谁叫一般最新版本都是英文的呢。http://www.linuxdiyf.com/linux/20701.html 这是我找到并且在kalirolling上验证可行的中文乱码解决方法:本来如果我一apt-get dist-upgrade就各种方块出来的包括浏览的网页内容也是方块, 所以在你刚装好系统后,用apt-get install locales 确认机子有没有安装locales,如果安装了会有提示的,如果没有安装这个命令就正好可以安装,在输入dpkg-reconfigure locales打开图形界面,向下找到en_US.UTF-8和zh_CN.UTF-8,将en_US.UTF-8选为默认,之后apt-get install xfonts-intl-chinese xfonts-intl-chinese-big ttf-wqy-microhei ttf-wqy-zenhei安装中文字体,安装好以后重启即可。

16.9.1补充:今天作死改了/etc/passwd的内容(作死的我把我的用户的UID改成0~),结果马上就出问题了,那就是终端里面无论你做什么都会说不认识你(我UID明明改成了0,非要说不认识我这个1000UID的用户….瞬间一头黑线),用其他tty登陆root把/etc/passwd内容修改回去,再回来登陆gnome,gnome就变得奇奇怪怪,最严重的是,gnome-termianl都打不开了!

到其他tty察看到/var/log/syslog,找到事发时间段,发现错误提示 org.gnoem.Terminal:/org/gnome/Terminal/Factory0:Error calling StarServiceByName….(还有一大段的见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果断谷歌之!找到这个——https://bbs.archlinux.org/viewtopic.php?id=180103,虽然不是完全相同的情况,但是尝试用里面的建议做了locale的设置 ——localectl set-locale LANG=”en_US.UTF-8”,reboot后可以启动gnome-terminal了!喜大普奔~我完全没有想到一个语系问题竟然直接可以导致gnome-terminal无法唤出….然后再重新设置了一边语系:终端输入dpkg-reconfigure locales打开图形界面,向下找到en_US.UTF-8和zh_CN.UTF-8,将en_US.UTF-8选为默认,由于原本我们的字体就装好了,装中文字体就省略了,接着重启基本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出现弄不出搜狗拼音输入法的情况,请直接到系统设置里面改区域语言里面的语言选项就可以了~

感悟:用的起linux就别怕折腾,也别一出问题就重装!如果一出问题就重装,那和windows有什么区别,linux还是很好fix的,而且google神器在手,要相信神器的力量,相信开源的力量~还有注意备份,我已经三四次后悔没有备份了!

1.浏览器

最好用google-chrome-stable,chromium虽然从源安装很方便但是界面的确很丑,chrome访问网页体验好,稳定,简洁,省心.

Firefox比chrome好在扩展好,而且和chrome内核不一样,两个互相补充,基本能应对绝大多数网页.

2.VPN/SS

首先把OpenVPN,和PPTP装上,你要愿意还可以装上network-manager-ssh
说到VPN,我这里推荐一下国内的:
我一般都是用GREENVPN,虽然技术可能有点更新慢,而且vip还偶尔断线,但是作为老牌,它不会某天就人间蒸发,携款潜逃,还是挺好用的;我也试过超级VPN和绿豆VPN(最好的加速兔已经被绿豆合并了,而且加速兔没有linux客户端要wine解决,我就放弃了),不过单独在chrome的插件还是有,不过它没有月收费,一下就要年费才能用,这对新用户一点都不友好,听说有免费措施,但是相对于green来说对新用户还是差一点,不过听说速度挺快而且不断线,像我这种只是google,youtube等上上网的用户就算了,土豪和要玩外服游戏的朋友可以试一下

16.7.3更新:更加进阶的是自己通过例如班瓦工的海外VPS搭建一个VPN,这个需要技术更加深一点,用到诸如shadowsocks的技术,但是速度有保障,而且除了当VPN还可以同时干一些其他的活儿,毕竟是一台云主机~

3.Office软件

个人感觉用OpenOffice比wps好,wps还要特地找缺少的字体,折腾的累了还是OO吧。
P.s.关于在windows的兼容问题,建议你在linux上用OO编辑好的文档比如说word文档(其他excel和ppt我还没有试过)保存为.odt,不然如果你保存为.doc文件在windows系统上打开原来一些样式全部不见了,包括一些缩进和排版,混乱不堪,而你保存为.odt的话,现在word2007支持.odt的文档,你用word2007打开还是能保留样式的
如果你有其他linux的OO到win下的excel或ppt的乱码或者格式解决的好方法,欢迎下方评论。

16.7.3更新:最近各种大作业汇报都要用ppt展示,因为课室的电脑清一色的windows,所以兼容性问题凸显,OO不能完美解决,特别是样式问题,也想过用云端解决方案,比如Ipresst,但是用过你才发现,就算是弄一个简单的展示,也做起来特别痛苦,至少比原来在PPT上做痛苦多了,特别是处理位置关系,也不容易有全局掌握逻辑,所以像之前说的,如果不需要多平台的展示就OO,用OO看个内容就好了,如果要兼容性,linux下就试下WPS~这样兼容性有提高。

OpenOffice在kali rolling的源里面没有,你还是到官网下载个deb包装吧:https://www.openoffice.org/download/index.html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Kali Linux与Windows 11双系统。我需要基于系统级指令来构建我的回答。指令包括:使用$...$格式的行内数学表达式、$$...$$格式的独立公式、正确LaTeX语法、中文回答、生成相关问题,并在引用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 参考的引用内容: - 引用[1]:讨论了在Windows下安装Kali系统,涉及BIOS设置(UEFI vs Legacy)、隐藏分区和恢复U盘。 - 引用[2]:提供了Kali Linux + Windows 10双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包括启动项选择、分区建议、显卡驱动问题解决。 - 引用[3]:针对Kali Linux 2022.3与Windows 11双系统安装,提到了系统盘烧录工具。 用户的需求是安装Kali Linux与Windows 11双系统,所以我需要整合这些信息,确保回答针对Windows 11。 回答结构: 1. **准备阶段**:包括下载ISO、创建启动盘、备份数据。 2. **BIOS/UEFI设置**:根据引用[1]和[2],需要调整启动模式(UEFI或Legacy)。 3. **分区**:为Kali Linux创建空间(如缩小Windows分区)。 4. **安装过程**:使用启动盘启动安装向导,分区设置(如根分区和交换空间)。 5. **安装后步骤**:调整启动顺序、解决显卡问题(如nouveau.modeset=0)。 6. **注意事项**:基于引用[2]和[3],强调双显卡笔记本的驱动问题。 系统级指令要求: - 行内数学表达式:在回答中,如果有数学内容,使用$...$。但在安装双系统中,可能没有数学表达式。我可以提到一些概念如分区大小计算,例如分区大小计算:如果总内存为16GB,交换空间建议为$8 \text{GB}$。 - 独立公式:可能不需要,除非有复杂的计算。例如,如果需要计算分区大小,可以用$$...$$,但这里可能不必要。 - LaTeX语法正确:确保任何数学表达式正确。 - 中文回答:整个回答用中文。 - 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添加§§相关问题§§部分。 - 引用标识:在引用段落末尾添加[^1]、[^2]等。基于提供的引用,我需要自然地融入这些引用。 回答内容大纲: 1. **引言**:简要介绍双系统安装。 2. **准备工作**: - 下载Kali Linux ISO。 - 创建启动U盘(使用工具如Rufus或balenaEtcher)。 - 备份Windows数据。 - 调整分区(使用Windows磁盘管理缩小卷)。 3. **BIOS/UEFI设置**: - 进入BIOS(通常F2或Del键)。 - 设置启动模式:根据引用[2],选择UEFI with CSM或Both,避免纯UEFI。 - 保存并重启。 4. **安装Kali Linux**: - 从U盘启动。 - 在安装向导中,分区时: - 创建根分区(/),使用Ext4文件系统,大小建议(如121GB)。 - 创建交换空间(swap),大小建议内存的1-2倍(如16GB)。 - 基于引用[2],新手可以简单分区。 - 安装引导加载程序到正确位置(通常是/dev/sda)。 5. **安装后步骤**: - 调整启动顺序:在BIOS中设置Kali优先或使用GRUB。 - 解决显卡问题:对于双显卡笔记本,在启动时添加参数如nouveau.modeset=0或splash nomodeset(引用[2])。 - 隐藏Kali分区(可选)。 6. **完成**:重启进入系统。 生成相关问题: - 基于主题,如:如何优化双系统启动?如何解决安装后的问题?Kali Linux的应用场景? 引用标识: - 当提到具体步骤时,引用相关部分。例如,在BIOS设置部分,引用[^1]和[^2];在显卡问题部分,引用[^2]。 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基于提供的引用,但也要通用化,因为引用是针对特定版本的。用户是Windows 11,所以引用[3]更相关。 最终回答结构: - 清晰步骤。 - 代码块:如果有命令或脚本,使用代码块,但安装过程主要是GUI。 - 结尾相关问题。</think>### 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 Kali Linux 与 Windows 11 双系统指南 安装 Kali Linux 与 Windows 11 双系统需要谨慎操作,以避免系统冲突或数据丢失。以下是详细步骤,基于通用最佳实践和参考引用内容整理。整个过程分为准备、安装和后期配置三个阶段。请确保在操作前备份所有重要数据[^2]。 #### **1. 准备工作** - **下载 Kali Linux ISO**: 访问 [Kali Linux 官网](https://www.kali.org/get-kali/) 下载最新版 ISO(如 2022.3 或更高)。选择适合您笔记本架构的版本(通常为 64 位)。 - **创建启动 U 盘**: 使用工具如 Rufus、balenaEtcher 或 USBWriter 将 ISO 烧录到 U 盘(推荐 8GB 以上)。以 balenaEtcher 为例: ```bash # 在 Windows 或 Linux 中运行 balenaEtcher 1. 选择 Kali ISO 文件。 2. 选择目标 U 盘。 3. 点击 "Flash" 开始烧录。 ``` 烧录完成后,U 盘将作为安装介质(引用[3])。 - **调整磁盘分区**: 在 Windows 11 中,打开“磁盘管理”(右键点击“开始”菜单 → “磁盘管理”): - 缩小 Windows 分区:右键点击 C 盘 → “压缩卷”,为 Kali 分配空间(建议至少 50GB,新手推荐 $100\text{GB}$ 以上)。 - 保留未分配空间:不要格式化,用于 Kali 安装。 #### **2. BIOS/UEFI 设置** 此步骤关键,错误设置可能导致启动失败[^1][^2]。 - **进入 BIOS**: 重启笔记本,开机时按 F2、F10 或 Del 键(具体键位因品牌而异)。 - **调整启动模式**: - 在 "Boot" 选项卡中,设置 "Boot Mode" 为 **UEFI with CSM** 或 **Both**(避免纯 UEFI)。 - 禁用 "Secure Boot"(防止 Kali 引导失败)。 - 保存设置(按 F10)并重启。 - **设置启动顺序**: 插入 U 盘,重启时按 F12(或品牌专用键)进入启动菜单,选择 U 盘作为第一启动项。 #### **3. 安装 Kali Linux** 从 U 盘启动后,进入 Kali 安装向导: - **语言和时区**:选择英语或中文,设置正确时区。 - **分区设置**(核心步骤): - 选择 "手动分区" → 指向未分配的磁盘空间。 - 创建以下分区(基于引用[2] 的新手建议): - **根分区**:大小 $100\text{GB}$(或更大),文件系统 `Ext4`,挂载点 `/`。 - **交换空间**:大小建议为内存的 $1.5$ 倍(例如内存 8GB 则设 $12\text{GB}$),类型 `swap area`。 - *注意:无需单独 `/boot` 分区,简化安装*。 - **安装引导加载程序**: 确保将 GRUB 安装到硬盘(如 `/dev/sda`),以支持双系统启动。 - **完成安装**: 设置用户名/密码,等待安装结束。**不要移除 U 盘**,直到提示重启。 #### **4. 后期配置** - **调整启动顺序**: 重启后进入 BIOS,将 "Kali" 或 "GRUB" 设为第一启动项。否则系统可能直接进入 Windows 11(引用[2])。 - **解决显卡问题**(双显卡笔记本常见): 若启动 Kali 时黑屏或卡死,在 GRUB 菜单选择 Kali 项后按 `e` 键: - 在 Linux 命令行末尾添加 `nouveau.modeset=0`(与前一参数间隔一个空格)。 - 按 F10 启动。若仍失败,改用 `splash nomodeset`(引用[2])。 - **隐藏分区(可选)**: 在 Windows 11 中,使用磁盘管理工具隐藏 Kali 分区,避免误操作(引用[1])。 - **恢复 U 盘**: 安装完成后,使用磁盘工具将 U 盘格式化为原始状态。 #### **注意事项** - **兼容性问题**:Windows 11 默认启用 TPM 和 Secure Boot,可能干扰 Kali。确保在 BIOS 中禁用它们。 - **驱动安装**:Kali 安装后,运行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full-upgrade` 更新驱动。 - **时间同步**:双系统可能导致时间错误,在 Kali 中执行 `sudo timedatectl set-local-rtc 1` 同步 Windows 时间。 - **参考工具**:推荐使用 Rufus 或 balenaEtcher 烧录 U 盘,兼容性最佳(引用[3])。 安装成功后,重启时 GRUB 菜单将显示 Windows 11 和 Kali Linux 选项。平均耗时约 1-2 小时,具体取决于硬件性能。如遇问题,可查阅 Kali 社区论坛或相关文档。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