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介绍
在Java中通过Observable类和Observer接口实现了观察者模式。一个Observer对象监视着一个Observable对象的变化,当Observable对象发生变化时,Observer得到通知,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工作。
如果画面A是显示数据库里面的数据,而画面B修改了数据库里面的数据,那么这时候画面A就要重新Load。这时候就可以用到观察者模式
二、观察者模式实现方法
java.util.Observable中有两个方法对Observer特别重要
①setChanged()方法
②notifyObservers()方法 / notifyObservers(Object data)方法
以上两个方法十分重要
setChanged()方法 ——
用来设置一个内部标志位注明数据发生了变化
notifyObservers()方法 / notifyObservers(Object data)方法 ——
通知所有的Observer数据发生了变化,这时所有的Observer会自动调用复写好的update(Observable observable, Object data)方法来做一些处理(比如说画面数据的更新)。
我们可以看到通知Observer有两个方法,一个无参,一个有参。那么这个参数有什么作用呢?
其中一个作用:现在我不想通知所有的Observer,而只想其中一个指定的Observer做一些处理,那么就可以传一个参数作为ID,然后在所有的Observer中判断,每个Observer判断只有接收到底参数ID是属于自己的才做一些处理。
当然参数还有其他作用,我只是举了个例子。
下面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上面这个类是一个被观察者类,它继承了Observable类,表示这个类是可以被观察的。
然后在setData()方法里面,也就是数据改变的地方,来调用Observable类的setChanged()方法和notifyObservers()方法,表示数据已改变并通知所有的Observer调用它们的update()方法做一些处理。
注意:只有在setChange()被调用后,notifyObservers()才会去调用update(),否则什么都不干。
通过生成被观察者(SimpleObservable类)的实例,来调用addObserver(this)方法让观察者(SimpleObserver类)达到观察被观察者(SimpleObservable类)的目的。
然后还要复写update()方法,做数据改变后的一些处理。
下面可以写一个简单的测试类来测试一下
运行结果如下
下面介绍一个Observable类的其他一些属性和方法
属性 ——
方法 ——
注意:在Observer对象销毁前一定要用deleteObserver将其从列表中删除,也就是在onDestroy()方法中调用deleteObserver()方法。
不然因为还存在对象引用的关系,Observer对象不会被垃圾收集,造成内存泄漏,并且已死的Observer仍会被通知到,有可能造成意料外的错误,而且随着列表越来越大,notifyObservers操作也会越来越慢。
下面2个工程是Observable与Observer的经典运用,是Android实现的单指拖动放大图片的操作
两个例子:
http://download.youkuaiyun.com/detail/tianjf0514/4237628
http://download.youkuaiyun.com/download/tianjf0514/4237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