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学习笔记二
一、面向对象
综述:面向对象就是基于面向过程,就是把过程封装起来,去调用。
1.面向对象开发
面向对象开发就是不断的创建对象,使用对象,指挥对象做事情。
类和对象的概述
-
类与事物的对应关系
类 事物 成员变量 属性 成员方法 行为
面向对象的思想概述
- 可以理解为:类 = 汽车设计图;对象 = 实实在在的汽车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点是类的设计
- 定义类其实是定义类中的成员(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2.成员变量:
- 实例变量:不以static修饰,需要实例化出对象后,再使用,存在于对象所在的堆内存中。
- 类变量:以static修饰,可以直接用类名.属性的方式直接调用
- 定义类其实是定义类中的成员(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3.局部变量:
- 只能定义再局部范围内,如:方法体、代码块内。
- 存在于栈内存中。
- 作用的范围结束,变量空间会自动释放。
- 没有默认初始化值,每次必须要初始化。
- 声明时不指定权限修饰符
4.匿名对象:
我们可以不定义对象的句柄,而直接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这样的对象叫匿名对象。
new Person().showInfo();
使用情况:
- 如果一个对象只需要进行一次方法调用,那么就可以使用匿名对象。
- 我们经常将匿名对象作为实参传递给一个方法调用。
5.面向对象思想“落地”法则(一)
- 关注于类的设计,即设计类的成员,属性,方法
- 类的实例化,即创建类的对象(比如:Person p = new Person())
- 通过“对象.属性”、“对象.方法”执行
6.方法重载
函数名相同,参数不同(数据类型、个数、参数顺序)
方法可变个数的参数
1.用数组的方式传递可变个数的参数,如果没有参数,就要定义一个空数组,或者是null
public void personInfo(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arg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gs[i]);
}
}
2.用java特有的…的方式来传递可变个数的参数,这种参数在使用时与数组的使用方式相同,如果没有参数就可以不填。
public void personInfo1(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args.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gs[i]);
}
}
如果一个方法有多个的形参,可变的形参(…这种的参数)一定要放在所有参数的最后,例如:
public void personInfo1(int a, String b, String... args)
7.方法的参数传递
java里方法的参数传递方式只有一种:值传递
基本数据类型在参数传递的过程中,就是把实参的值复制到形参上。
如果方法的形参是对象,那么实参向形参传递参数时,也是把值传给形参,这个值是实参在栈内存中的值,也就是引用对象在堆中的地址。
访问权限修饰符
Java主要提供了四种类型的权限修饰符,权限从大到小分别是private、default(缺省)、protected 、public
权限修饰符 | 同一类内 | 同一包内 | 子 类 | 任何地方 |
---|---|---|---|---|
private | √ | |||
default(缺省) | √ | √ | ||
protected | √ | √ | √ | |
public | √ | √ | √ | √ |
注意:构造方法的权限修饰符与类一致
8.构造器
- 隐式无参构造器:系统默认提供
- 显式定义一个或多个构造器:无参、有参
- 一旦显式定义了构造器,系统不再提供默认的构造器
9.关键字:this
在方法内部使用时,表示这个方法所属对象的引用
在构造器使用时,表示该构造器正在初始化的对象
this():表示调用构造方法。
- 1.使用this()必须放在构造器的首行
- 2.使用this调用本类中其他的构造器,保证至少有一个构造器是不用this的。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howInfo() {
System.out.println("姓名:" + this.name);
}
10.JavaBean
JavaBean是一种Java语言写成的可重用组件,就是一个实体类
所谓JavaBean,是指符合如下标准的Java类:
- 类是公共的
- 有一个无参的公共构造器
- 有属性,属性一般是私有的,且有对应的get、set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