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I/O框架体系
2.1.1 概述
Java中的IO主要来自于java.io和java.nio两个包。从发展历史来看,为BIO->NIO->AIO,分别对应阻塞IO、多路非阻塞IO、异步非阻塞IO。
BIO也就是传统阻塞式IO,IO流分为字节流(主要处理字节二进制数据,包括图片、视频等字节数据)和字符流(只能处理字符类数据,处理时必须开辟缓存区),阻塞式IO通俗的理解就是,没有数据就处于阻塞状态,直到接收到数据为止。所以BIO在高并发环境下,性能会大大折扣,不推荐在高并发环境使用。
NIO为非阻塞式IO,是JDK1.4之后提出的,在传统IO上新增了buffer、channel、selector等概念。优势在于,相比与传统IO,在高并发场景下NIO的性能要比传统IO高出很多(目前没有明确的性能基线),所以NIO更多使用在分布式、高并发等场景下。
AIO为异步非阻塞式IO,是NIO的升级版(比NIO更高效),也叫NIO2,多用于网络socket编程。
2.1.2 Java.io划分
Java I/O主要解决的就是数据传输问题,就数据传输的不同方式和类型划分如下几类:
• 从传输的数据格式类型分为两种:字节IO和字符IO;
基于字节传输的Java接口: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
基于字符传输的Java接口:Writer和Reader。
• 从传输的方式上为:磁盘IO和网络IO;
基于磁盘IO的接口:File
基于网络IO的接口:Socket。
• 从数据流向上分为:输入流和输出流。
基于输入流的接口:InputStream、Writer等
基于输出流的接口:OutputStream、Read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