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Bootstrap组件之导航条
<nav class="navbar navbar-default navbar-fixed-top">
导航条设置为默认主题,且固定在顶部
2、html标签
<html lang="en">
浏览器自动翻译为英文 lang=”zh”为中文
3、<meta>
属性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使用X-UA-Compatible标签**强制IE8采用低版本方式渲染**。
IE=edge是以**最高级别的可用模式显示内容**
设置的意义在于:
有些因素会自动触发兼容性文档视图,这个时候设置X-UA-Compatible就可以防止这个自动触发的行为。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设置了<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之后,即使未声明doctype,在IE8、IE9(未测试IE10+,不过行为应该类似)下面,页面也不会进入quirks模式。
4、什么是DOCTYPE:
DOCTYPE,或者称为 Document Type Declaration(文档类型声明,缩写 DTD)。通常情况下,DOCTYPE 位于一个 HTML 文档的最前面的
位置,位于根元素 HTML 的起始标签之前。这样一来,在浏览器解析 HTML 文档正文之前就可以确定当前文档的类型,以决定其需要采用的
渲染模式(不同的渲染模式会影响到浏览器对于 CSS 代码甚至 JavaScript 脚本的解析)。
在写程序时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保证原来的接口不变,又提供更强大的功能,尤其是新功能不兼容旧功能时。遇到这种问题时的一个常见做法 是增加参数和分支,即当某个参数为真时,我们就使用新功能,而如果这个参数 不为真时,就使用旧功能,这样就能不破坏原有的程序,又提供新功能。IE6也 是类似这样做的,它将DTD当成了这个“参数”,因为以前的页面大家都不会去写DTD,所以IE6就假定 如果写了DTD,就意味着这个页面将采用对 CSS支持更好的布局,而如果没有,则采用兼容之前的布局方式。这就是Quirks模式(怪癖模式,诡异模式,怪异模式)。
DOCTYPE与各种模式的关系:
混杂模式:
不写DOCTYPE
近似标准模式:
标准模式:
我们可以看到,过渡型或框架型HTML声明与过渡型或框架型XHTML声明均可使浏览器进入近似标准模式,同时,html5的DOCTYPE声明和严
格型HTML声明以及严格型XHTML声明则会使浏览器进入标准模式。
三种模式下的表现差异:
首先,混杂模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其没有兼容性可言。在IE(IE6~IE9)中,混杂模式即使用IE5.5内核来解析并渲染页面。其次,近似标准
模式是在尽可能遵循标准的基础上兼容部分非标准代码,比如一些已经弃用的标签等。标准模式则是对统一标准实现最好的模式,它要求标
签必须闭合(唯一不需要闭合的就是DOCTYPE标签),不能使用已经废弃的标签等等。目前,使用最多的DOCTYPE声明为过渡型HTML或
XHTML,因为它能最大话的兼容一些老代码。不过,技术领先的公司(比如google、facebook、twitter等都如此)都已经使用了html5的
DOCTYPE声明,即,它所触发的模式与严格型HTML或严格型XHTML所触发的模式完全相同,但好处是节省代码且向前兼
容(HTML5时代)。
PS: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修改过程记录下来,留给以后的自己复习。第一次用markdown,有点丑。
Remark一下 Markdown 的快捷键: - 加粗 Ctrl + B
- 斜体 Ctrl + I
- 引用 Ctrl + Q
- 插入链接 Ctrl + L
- 插入代码 Ctrl + K
- 插入图片 Ctrl + G
- 提升标题 Ctrl + H
- 有序列表 Ctrl + O
- 无序列表 Ctrl + U
- 横线 Ctrl + R
- 撤销 Ctrl + Z
- 重做 Ctrl + Y
[TOC]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