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


版本(version):4bit,不同的IP协议版本使用不同的数据报格式。IPv6将该字段设置为6

流量类型(Traffic Classes):8bit,使得源节点和路由器能够识别IPv6信息包的优先级。与IPv4服务类型TOS字段含义类似。

流标签(Flow Label):20bit,标记那些需要IPv6路由器特殊处理(如一种非默认服务质量或实时服务)的信息包顺序。

有效载荷长度(Payload Length):16bit,定长40字节数据报首部后面的字节数量,包括扩展报头和负载数据,即数据报长度-40。

下一个首部(Next Header):当IPv6没有扩展报头时,该字段的作用和IPv4的上层协议字段一样,标识数据报中的内容(数据字段)需要交付给哪个协议。当含有扩展报头时,该字段的值即为第一个扩展报头的类型。

跳限制(Hop Limit):转发数据报的每台路由器对该字段的值减1,若减为0则丢弃该数据报。

源和目的IP地址(Source/Destination Address)

数据(Data):当数据报到达目的地时,该有效载荷就从IP数据报移出,并交给下一个首部字段中指定的协议。当使用TCP/UDP协议时,数据即为传输层报文段(TCP/UDP)。数据字段也可承载其他类型数据,如ICMP报文段。

选项(Options):选项字段允许IP首部被扩展,由此导致数据报首部长度可变,故不能预先确定数据字段从何开始,同时也使路由器处理一个IP数据报所需时间差异很大(有的要处理选项,有的不需要)。


IP报首部分固定为40字节长度,而有效载荷部分最长不得超过65535字节。IPv6数据报数据部分还可以包括0个或者多个IPv6扩展报头

这里写图片描述 

IPv6和IPv4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IP地址的长度从32位到128位。 

IPv6引入任播地址,可以使数据报交付给一组主机中的任意一个。

区别

1 首部长度

    首部长度可变,IPv4首部的选项字段允许IP首部被扩展,由此导致数据报首部长度可变,故不能预先确定数据字段从何开始,同时也使路由器处理一个IP数据报所需时间差异很大(有的要处理选项,有的不需要)。基于此,IPv6采用固定40字节长度的报头长度(称基本报头)。IPv6如何实现IPv4选项字段类似的功能,答案是扩展报头,并由IPv6基本报头的下一个首部指向扩展报头(如果有的话)。路由器不处理扩展报头,提升了路由器处理效率。

2 分片/重组

    IPv6,分片与重组只能在源与目的地上执行,不允许在中间路由器进行。分片与重组是个耗时的操作,将该功能从路由器转移到端系统,大大加快了网络中的IP转发速率。那,如果路由器收到IPv6数据报太大而不能转发到出链路上怎么办?该路由器丢弃该包,并向发送发发回一个"分组太大"的ICMP差错报文,于是发送发使用较小长度的IP数据报重发数据。

3 首部检验和

    每个路由器上,IPv4首部检和都需要重新计算,是一项耗时操作。加之,传输层和链接层协议执行了检验操作,网络传输可靠性提升,所以IPv6不进行首部检和,从而更快速处理IP分组。

V6与V4地址比较

这里写图片描述

V6与V4报头结构对比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点击打开链接
中文高清 PDF 格式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IP基础知识 第1章 为何要升级IP 1 1.1 IP的影响 1 1.1.1 什么是IP 2 1.1.2 IP应用在哪些地方 3 1.1.3 有多少人在使用IP 3 1.1.4 当IP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哪些影响 4 1.2 IPv4的局限性及其缺点 4 1.2.1 IP地址空间危机 5 1.2.2 IP性能议题 5 1.2.3 IP安全性议题 6 1.2.4 自动配置 6 1.3 紧迫感 7 第2章 TCP/IP网络互联简介 8 2.1 网络互联问题 8 2.2 分层网络互联模型 9 2.2.1 OSI模型 10 2.2.2 Internet模型 10 2.2.3 封装 11 2.3 IP 12 2.3.1 IP寻址 13 2.3.2 IP头 15 2.3.3 数据报的转移 17 2.4 ICMP 18 2.5 选路、传输和应用协议 18 2.5.1 选路协议 19 2.5.2 传输协议 19 2.5.3 应用协议 19 第3章 IPv4的问题 20 3.1 修改还是替换 20 3.2 过渡还是不过渡 26 第4章 通向IPng之路 27 4.1 概念的诞生 27 4.1.1 对Internet将来的估计 27 4.1.2 Internet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领域 28 4.2 第一回合 29 4.3 拾遗 31 4.4 IPv6,第一回合 32 4.5 IPv6,第二回合 32 第二部分 IPv6细节 第5章 IPv6的成型 33 5.1 IPv6 33 5.1.1 变化概述 33 5.1.2 包头结构 35 5.1.3 IPv4与IPv6的比较 36 5.1.4 流标签 37 5.1.5 业务流类别 37 5.1.6 分段 38 5.1.7 扩展头 39 5.2 ICMPv6 40 第6章 IPv6寻址 43 6.1 地址 43 6.1.1 地址表达方式 43 6.1.2 寻址模型 44 6.1.3 地址空间 45 6.2 地址类型 46 6.2.1 广播路在何方 46 6.2.2 单播 46 6.2.3 单播地址格式 47 6.2.4 组播 51 6.2.5 泛播 53 第7章 IPv6扩展头 54 7.1 扩展头 54 7.2 扩展头的用法 54 7.2.1 扩展头的标识 55 7.2.2 扩展头的顺序 56 7.2.3 建立新的选项 56 7.2.4 选项扩展头 56 7.2.5 选项 57 7.3 逐跳选项 58 7.4 选路头 59 7.5 分段头 59 7.6 目的地选项 60 第8章 IPv6选路 62 8.1 地址对IP网络的影响 62 8.1.1 标识符和定位符 62 8.1.2 地址分配、无缝互操作和网络 拓扑 64 8.2 选路问题 65 第9章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69 9.1 为IP增加安全性 69 9.1.1 安全性目标 69 9.1.2 RFC 1825及建议的更新 70 9.2 IPsec 70 9.2.1 加密和身份验证算法 71 9.2.2 安全性关联 73 9.2.3 密钥管理 74 9.2.4 实现IPsec 74 9.2.5 隧道模式与透明模式 75 9.3 IPv6安全性头 76 9.3.1 身份验证头 76 9.3.2 封装安全性净荷头 78 第10章 相关的下一代协议 80 10.1 协议的层次 80 10.1.1 应用层 80 10.1.2 传输层 80 10.1.3 链路层 81 10.2 IPv6域名系统扩展 81 10.3 地址解析协议和邻居发现 82 第11章 自动配置和移动IP 84 11.1 IPv6的即插即用 84 11.1.1 状态自动配置与无状态自动 配置 84 11.1.2 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 85 11.1.3 BOOTP和DHCP 86 11.1.4 DHCPv6 86 11.2 移动网络技术 86 11.2.1 IPv4中的移动IP 87 11.2.2 IPv6中的移动IP 87 第三部分 IP过渡和应用 第12章 IP过渡策略 89 12.1 IPv6协议隧道方法 89 12.1.1 与IPv4兼容的IPv6地址 90 12.1.2 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 90 12.1.3 IPv6隧道类型 90 12.2 IPv4/IPv6双栈方法 91 12.3 IPv6地址分配 92 12.4 6BONE 93 第13章 IPv6解决方案 94 13.1 需要支持IPv6的产品 94 13.2 正在开发IPv6产品的公司 94 13.3 对IPv6的期待 95 附录A 与IPv6有关的RFC索引 97 附录B RFC精选 10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