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存空间分类
1.在程序中,data存储在不同的区段(4个):栈存储区,堆存储区,全局及静态存储区,常量存储区。
栈存储区:主要存参数和局部变量,空间由编译器负责分配和回收,数据后进先出故叫得名;
堆存储区:主要存储动态分配的内存块,这里的数据空间编译器不处理,由程序员负责分配以及回收,如果程序始终没有主动释放,则在程序结束时操作系统回收;
全局及静态存储区:主要存储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其生命周期在程序运行期间始终存在,程序结束时操作系统回收该空间,故事用单独的区段管理全局及静态数据;
常量存储区:又叫字符串常量区,用于存放字符串常量,返回字符串空间首地址。
2.无论指向谁,指向哪个区的地址,指针变量自身都在栈存储区。
3.栈空间由计算机底层的支持,压栈出栈效率高;堆空间效率相对低,需要扫描空间链表,调整,空间合并等操作。
(二)递归程序潜在风险
1.例如二叉树的先序遍历:
rLR: 先访问根节点,递归访问左右;
void preOrder(BiTree *root)
{
if(node!=NULL)
{
visit(root);
preOrder(root->lchild);
preOrder(root->rchild);
}
}
问题:递归层数过深时,可能产生栈溢出。
每一次递归调用会保留现场,把当前的上下文压入函数栈,直到栈空间用尽,栈溢出。
示例:上述先序递归遍历的非递归形式:代码在图下面。
void preOrder(BiTree *root)
{
stack<BiTree*>s;
Bitree *p=root;
while(p!=NULL|| !s.empty())
{
while(p!=NULL)
{
visit(p);
s.push(p);
p=p->lchild;
}
if(!s.empty())
{
p=s.top();
s.pop();
p==->rchild;
}
}
}
说明:非递归遍历代码固然比递归的长了许多,不太优美,但是通过循环代替了递归实现遍历,提高了健壮性,避免递归的栈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