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我见(一)——简单工厂模式

我们由一个计算器谈起:

实现一个计算器,无非要考虑两件事:用户输入,和运算。

其中用户输入就是两个数,我们做一个界面来接受这两个数即可。

而运算,就是一个运算符,或者说是一个算法。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类叫Algorithm,把所有的加减乘除等等运算全写在里面。但这样显然是不妥的,比如说我想扩展一个平方运算。那么我要同时暴露以前写过的所有运算,这样很不安全,也不符合面向对象的开放-封闭原则(即面向修改封闭,面向拓展开放)。

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些运算有一个什么特点呢?

没错,它们都需要两个数和一个结果。

那么,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基类:

public class Operation
{
    public double _numA=0;
    public double _numB=0;

    public virtual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0;
        return result;
    }
}

然后我们在定义四个运算类(OperaionAdd、OperaionSub、OperaionMult、OperaionDiv)去继承并实现这个基类就行了。

接着我们去根据用户的选择,去实例化出要使用的运算类即可实现运算。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判断我们不应该去放在界面层。那要放在哪里呢?

放在工厂里。

这就需要我们再构造一个简单工厂类,来负责生产这些运算类的实例:

public class OperationFactory
{
    public static Opreation createOperate(string operate)
    {
        Operation oper=null;
        switch(operate)
        {
            case "+":
                oper = new OperationAdd();
                break;
            case "-":
                oper = new OperationSub();
                break;
            case "*":
                oper = new OperationMult();
                break;
            case "/":
                oper = new OperationDev();
                break;
        }
        return oper;
    }
}

接着在界面层中这样调用:

Operation oper;
oper = OperationFactory.createOperate("+");
oper.NumberA=1;
oper.NumberB=2;
double result = oper.GetResult();

这样下来一个简单的工厂模式就完成啦。

看到没有,将原料NumberA和NumberB放入工厂制造的“运算符”机器中,然后就能得到最后的result产品啦。是不是像一个工厂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