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法的返回值可以为 null,不强制返回空集合,或者空对象等,必须添加注释充分说明什么情况下会返回 null 值。调用方需要进行 null 判断防止 NPE 问题。
2.注意 NPE 产生的场景:
1)返回类型为基本数据类型,return 包装数据类型的对象时,自动拆箱有可能产生 NPE。
反例:public int f() { return Integer 对象}, 如果为 null,自动解箱抛 NPE。
2) 数据库的查询结果可能为 null。
3) 集合里的元素即使 isNotEmpty,取出的数据元素也可能为 null。
4) 远程调用返回对象时,一律要求进行空指针判断,防止 NPE。
5) 对于 Session 中获取的数据,建议 NPE 检查,避免空指针。
6) 级联调用 obj.getA().getB().getC();一连串调用,易产生 NPE。
3、在代码中使用“抛异常”还是“返回错误码”,对于公司外的 http/api 开放接口必须使用“错误码”;而应用内部推荐异常抛出;跨应用间 RPC 调用优先考虑使用 Result 方式,封装 isSuccess()方法、“错误码”、“错误简短信息”。
4、避免出现重复的代码(Don’t Repeat Yourself),即 DRY 原则。
随意复制和粘贴代码,必然会导致代码的重复,在以后需要修改时,需要修改所有的副本,容易遗漏。必要时抽取共性方法,或者抽象公共类,甚至是组件化。
正例: 一个类中有多个 public 方法,都需要进行数行相同的参数校验操作,这个时候请抽取:
private boolean checkParam(DTO dto) {…}
5.应用中不可直接使用日志系统(Log4j、Logback)中的 API,而应依赖使用日志框架SLF4J 中的 API,使用门面模式的日志框架,有利于维护和各个类的日志处理方式统一。
import org.slf4j.Logger;
import org.slf4j.LoggerFactory;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Abc.class);
6、对 trace/debug/info 级别的日志输出,必须使用条件输出形式或者使用占位符的方式。
正例:(条件)
if (logger.isDebugEnabled()) {
logger.debug("Processing trade with id: " + id + " and symbol: " + symbol); }
正例:(占位符)
logger.debug("Processing trade with id: {} and symbol : {} ", id, symbol);
7.避免重复打印日志,浪费磁盘空间,务必在 log4j.xml 中设置 additivity=false。
正例:
8、异常信息应该包括两类信息:案发现场信息和异常堆栈信息。如果不处理,那么通过关键字 throws 往上抛出。
正例:logger.error(各类参数或者对象 toString + “_” + e.getMessag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