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笔记

《重构》强调程序首要为人而非机器编写,通过提升代码可读性与可理解性,易于发现BUG并简化未来变更。本书区分了重构与优化的目的,认为设计模式为重构提供目标而非最终目的。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读完《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感觉写得真是非常得好,非常的细腻而且深入,建议还没有读过的找时间读一读,肯定受益良多。

之前写程序也总是不停的重构、重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对于重构的理解以前是很肤浅的,很不成体系的。《重构》真是一本好书!
下面粗略地概括一下对重构的理解,也整理一下之前不是很清楚的概念。

1、《重构》有一个很好的动机,也可以说是价值观,就是程序第一是写给人看的,而不是写给机器看的。
根据这一价值观,其他多种利益纷至沓来,比如当程序有了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程序中隐藏的Bug便很容易浮出水面,开发进度也更加顺畅,并且对于系统将来的结构变更和扩展,程序也更加具有灵活性。

2、《重构》与《设计模式》的关系,在《设计模式》和《重构》中都有提出“设计模式为重构提供了目标”,在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朦朦胧胧,觉得有道理但又不是很深刻,现在觉得有两个词非常的关键:目标和目的。

设计模式为重构提供了目标,但不是目的。

设计模式是经过证实的在一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设计模式我们很好得解决了某种问题,并且便于我们思考和交流,降低沟通之间的理解误差,此外同样重要的,设计模式增强了可复用性,便于将来扩展和维护。

而重构是对程序内部结构的一种调整,其目的是在不改变“软件之可察行为”的前提下,提高其可理解性,降低其修改成本(《重构》的名词性定义)。

所以如果我们把软件开发比作在大海中航行,设计模式就是遍布在大海中的航标,他可以引导我们驶向目的地——高可读性、可理解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所以设计模式是重构的目标(航标)而不是目的,设计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抵达目的地(准确地说是无止境的),而避免触礁或偏离航向

3、重构和优化,在之前的开发中,优化的意识要比现在(看完《重构》之后)强的多,如果遇到在一个循环中可以做多个事情的时候,决定把每件事情分开放到单独的循环中是要鼓起很大的勇气的,而现在便可以轻松的决定,因为清晰的代码在需要性能优化时有更宽的道路可以选择,并且往往这种决定不会造成真正的性能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