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1.三总线结构的计算机总线系统由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组成
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传送线,用来连接多个部件并为之提供信息交换通道,通过总线复用方式可以减少总线中信号线的数量,以较少的信号线传输更多的信息。
地址总线决定了寻址能力,宽度为24位,其寻址能力为224= 24 * 220 =16M
2.1运算器由 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和状态条件寄存器 组成,是数据加工的处理部件,完成计算机的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加法器是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部件。
2.2控制器包含:程序计算器(PC)、指令寄存器(IR)、地址寄存器(AR)、指令译码器(ID)、时序部件等。
指令寄存器(IR)用于暂存从内存取出的、正在运行的指令,这是由系统使用的寄存器,程序员不能访问。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和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用于对内存单元访问时的数据和地址暂存,也是由系统使用的,程序员不能访问。
程序计算器(PC)用于存储指令的地址,CPU根据该寄存器的指令从内存读取待执行的指令,该寄存器可以由程序员访问。
CRC码:循环冗余校验码,是一种数据传输检错功能,借助于模2除法则
ASII码:单字节编码系统(校验字段)
BCD码:十进制的化为二进制的显示
海明码:线性调试码(奇偶校验码,仅发现错误,不能矫正错误)
二、处理机
1.系统总线上传送的信息包括 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及控制信息,因此系统总线包含有3种不同功能的总线,即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负责整个系统的数量流量的大小。(字长=数据总线的宽度)
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即CPU能够使用多大的容量的内存。(也可以说 地址总线决定了寻址的能力)
字长:处理机能同时处理(运算)的位数,即同时处理多少位(bit)数据。处理器的字长越大,说明它的运算能力越强。处理器的寻址范围,需要看处理器的地址总线的位数,而不是字长。
地址总线位数与寻址范围的关系:地址总线位数为n,以字节编址寻址范围为2^n
字长32位 32bit(字) = 4byte(字节) = 1word
字长64位 64bit(字)= 8byte(字节) = 1word
①字长32为,容量是16MB,按字节编码,它的寻址范围
寻址范围=容量=16MB
地址总线位数=24位(16MB=2^24*4/4 B)
②字长32为,容量是16MB,按双字编码,它的寻址范围
因32位,则字为32字节为4,双字则为64双字节为8
16MB = 224B,224*8/64=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