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两个链表是否相交并找出交点,判断一个链表是否有环

本文探讨了链表的分类及其在判断两个链表是否相交并找出交点的应用,包括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的概念。深入分析了链表有无环情况下判断相交的三种方法:直接法、hash计数法和转换链表法。并详细讲解了单链表有环检测的三种策略:穷举遍历、哈希表缓存和快慢指针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链表的分类

链表主要分为三类:
单向链表只能从表头到表尾的顺序,每个节点中保存了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双向链表则可以反向遍历,因为节点中既保存了向后节点的指针,又保存了向前节点的指针。
循环链表指的是在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的基础上,将两种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指向第一个结点从而实现循环。

判断两个链表是否相交并找出交点
问题描述:

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判断两个链表是否相交,如果相交找出他们的交点。

解决方法:

判断两个链表是否相交并找出交点主要分两种情况

两个链表均不含有环
		1.直接法:第一个链表节点是否在两个中
		2.hash计数法:链表A的节点地址进行hash排序,建立hash表,判断另一节点地址是否在hash表中
		3.转换链表,查看是否又环
链表中有环时
		1.切断链表中的环,判断第二个链表是否又环
		2.直接判断:一个链表有环,一个链表无环,一定没交点
情况一:两个链表均不含有环

1、直接法

采用暴力的方法,遍历两个链表,判断第一个链表的每个结点是否在第二个链表中,**时间复杂度为O(len1len2),耗时很大。

2、hash计数法

如 果 两个链表相交,则两个链表就会有共同的结点;而结点地址又是结点唯一标识。因而判断两个链表中是否存在地址一致的节点,就可以知道是否相交了。可以对第一 个链表的节点地址进行hash排序,建立hash表,然后针对第二个链表的每个节点的地址查询hash表,如果它在hash表中出现,则说明两个链表有共 同的结点。
这个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ax(len1+len2);但同时还得增加O(len1)的存储空间存储哈希表。这样减少了时间复杂度,增加 了存储空间

3.转换链表,查看是否又环
第三种思路是比较奇特的。先遍历第一个链表到他的尾部,然后将尾部的next指针指向第二个链表(尾部指针的next本来指向的是null)。这样两个链表就合成了一个链表,判断原来的两个链表是否相交也就转变成了判断新的链表是否有环的问题了:即判断单链表是否有环

情况二:链表中有环时

1.切断链表中的环,判断第二个链表是否又环

当两个链表中有环时,相交的判断:
如果链表有环且相交,那么这两个链表都是有环的。

找到第一个链表的环点,然后将环断开(当然不要忘记了保存它的下一个节点),然后再来遍历第二个链表,如果发现第二个链表从有环变成了无环,那么他们就是相交的嘛,否则就是不相交的了。

2.直接判断:一个链表有环,一个链表无环,一定没交点
当一个链表中有环,一个链表中没有环时,两个链表必不相交。

其他详细博客

判断一个链表是否有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一个单向链表,链表当中有可能出现“环”,就像题图这样。如何用程序判断出这个链表是有环链表?

不允许修改链表结构。
时间复杂度O(n),空间复杂度O(1)。
方法一、穷举遍历

方法一:首先从头节点开始,依次遍历单链表的每一个节点。每遍历到一个新节点,就从头节点重新遍历新节点之前的所有节点,用新节点ID和此节点之前所有节点ID依次作比较。如果发现新节点之前的所有节点当中存在相同节点ID,则说明该节点被遍历过两次,链表有环;如果之前的所有节点当中不存在相同的节点,就继续遍历下一个新节点,继续重复刚才的操作。

例如这样的链表:A->B->C->D->B->C->D, 当遍历到节点D的时候,我们需要比较的是之前的节点A、B、C,不存在相同节点。这时候要遍历的下一个新节点是B,B之前的节点A、B、C、D中恰好也存在B,因此B出现了两次,判断出链表有环。

假设从链表头节点到入环点的距离是D,链表的环长是S。那么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0+1+2+3+….+(D+S-1) = (D+S-1)*(D+S)/2 , 可以简单地理解成 O(N * N)。而此算法没有创建额外存储空间,空间复杂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为O(1)。

方法二、哈希表缓存

首先创建一个以节点ID为键的HashSet集合,用来存储曾经遍历过的节点。然后同样是从头节点开始,依次遍历单链表的每一个节点。每遍历到一个新节点,就用新节点和HashSet集合当中存储的节点作比较,如果发现HashSet当中存在相同节点ID,则说明链表有环,如果HashSet当中不存在相同的节点ID,就把这个新节点ID存入HashSet,之后进入下一节点,继续重复刚才的操作。

这个方法在流程上和方法一类似,本质的区别是使用了HashSet作为额外的缓存。

假设从链表头节点到入环点的距离是D,链表的环长是S。而每一次HashSet查找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O(1), 所以总体的时间复杂度是1*(D+S)=D+S,可以简单理解为O(N)。而算法的空间复杂度还是D+S-1,可以简单地理解成O(N)。

方法三、快慢指针

首先创建两个指针1和2(在java里就是两个对象引用),同时指向这个链表的头节点。然后开始一个大循环,在循环体中,让指针1每次向下移动一个节点,让指针2每次向下移动两个节点,然后比较两个指针指向的节点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判断出链表有环,如果不同,则继续下一次循环。

例如链表A->B->C->D->B->C->D,两个指针最初都指向节点A,进入第一轮循环,指针1移动到了节点B,指针2移动到了C。第二轮循环,指针1移动到了节点C,指针2移动到了节点B。第三轮循环,指针1移动到了节点D,指针2移动到了节点D,此时两指针指向同一节点,判断出链表有环。

此方法也可以用一个更生动的例子来形容:在一个环形跑道上,两个运动员在同一地点起跑,一个运动员速度快,一个运动员速度慢。当两人跑了一段时间,速度快的运动员必然会从速度慢的运动员身后再次追上并超过,原因很简单,因为跑道是环形的。

/**
 * 判断单链表是否存在环
 * @param head
 * @return
 */
public static <T> boolean isLoopList(ListNode<T> head){
    ListNode<T> slowPointer, fastPointer;

    //使用快慢指针,慢指针每次向前一步,快指针每次两步
    slowPointer = fastPointer = head;
    while(fastPointer != null && fastPointer.next != null){
        slowPointer = slowPointer.next;
        fastPointer = fastPointer.next.next;

        //两指针相遇则有环
        if(slowPointer == fastPointer){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假设从链表头节点到入环点的距离是D,链表的环长是S。那么循环会进行S次(为什么是S次,有心的同学可以自己揣摩下),可以简单理解为O(N)。除了两个指针以外,没有使用任何额外存储空间,所以空间复杂度是O(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