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http://blog.youkuaiyun.com/ns_code/article/details/35787253
关于LinkedList的源码,给出几点比较重要的总结:
1、从源码中很明显可以看出,LinkedList的实现是基于双向循环链表的,且头结点中不存放数据,如下图;
2、注意两个不同的构造方法。无参构造方法直接建立一个仅包含head节点的空链表,包含Collection的构造方法,先调用无参构造方法建立一个空链表,而后将Collection中的数据加入到链表的尾部后面。
3、在查找和删除某元素时,源码中都划分为该元素为null和不为null两种情况来处理,LinkedList中允许元素为null。
4、LinkedList是基于链表实现的,因此不存在容量不足的问题,所以这里没有扩容的方法。
5、注意源码中的Entry<E> entry(int index)方法。该方法返回双向链表中指定位置处的节点,而链表中是没有下标索引的,要指定位置出的元素,就要遍历该链表,从源码的实现中,我们看到这里有一个加速动作。源码中先将index与长度size的一半比较,如果index<size/2,就只从位置0往后遍历到位置index处,而如果index>size/2,就只从位置size往前遍历到位置index处。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遍历,从而提高一定的效率(实际上效率还是很低)。
6、注意链表类对应的数据结构Entry。如下;7、LinkedList是基于链表实现的,因此插入删除效率高,查找效率低(虽然有一个加速动作)。
8、要注意源码中还实现了栈和队列的操作方法,因此也可以作为栈、队列和双端队列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