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在数据驱动的世界中,SQL 查询优化是提升数据库性能的关键。通过深入研究执行计划,分析查询语句,优化表连接,限制条件和排序等方面,我们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响应。本文将深入探讨 SQL 优化的关键技术,帮助您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因本文篇幅较长,所以绘制了一张SQl查询优化概要的脑图,方便大家更系统的了解本文的结构。脑图如下:

一、表结构分析
1. 索引分析
为常用的查询条件创建合适的索引。但也要避免在频繁更新的表上建立过多索引,过多的索引会增加数据插入、更新和删除的开销。同时优先使用组合索引,以提高多条件查询的性能。考虑使用覆盖索引,以减少对主表的访问。
2. 数据类型分析
考虑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例如,对于范围查询,使用整数可能比字符串更高效。
3. 思考反范式设计的适用场景与潜在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查询性能,可以考虑使用反范式设计。但需要注意以下潜在风险:
3.1数据冗余
反范式可能导致数据重复存储,增加存储空间和维护成本。
3.2 数据一致性
需要确保应用程序能够正确处理数据同步和更新操作,以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3.3 更新性能
反范式可能导致更新操作变得更加复杂和耗时。
4. 关注临时表的创建与使用。
在某些复杂的查询中,可能需要创建临时表来存储中间结果。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4.1.尽量减少临时表的使用,以降低系统资源的消耗。
4.2 使用合适的索引和数据类型优化临时表的性能。
4.3 及时清理临时表,避免占用过多的存储空间。
二、SQL 语句分析
1.查询列优化
1.1 去除SELECT子句中不必要的字段
避免使用*进行全字段查询,同时去除SELECT子句中不必要的字段,以减少数据传输和处理负担。
1.2 聚合函数优化
select子句中可以包含count(), min(), max()等聚合函数。而索引和列的可空性常常帮助MySQL优化掉这些聚合函数。比如,为了查找一个位于B树最左边的列的最小值,那么直接找索引的第一行就可以了。如果MySQL使用了这种优化,那么在explain中看到“select tables optimized away”。同样地,没有where子句的count(*)通常也会被一些存储引擎优化掉(比如MyISAM总是保留着表行数的精确值)。
但是对于没有索引直接可用的min()和max()时,一般做不到很好地优化。可以尝试优化掉min()和max(),利用数据的有序性配合limit 1将SQL等价转化。
应用场景:
select min(user_id) from user where user_name = '小明';
因为在user_name上没有索引,所以查询会扫描整个表。从理论上说,如果MySQL扫描主键,它应该在发现第一个匹配之后就立即停止,因为主键是按照升序排列的,这意味着后续的行会有较大的user_id。但是在这个例子中,MySQL会扫描整个表。一个变通的方式就是去掉min(),并且使用limit来改写这个查询,如下:
select user_id from user use index(primary) where user_name = ''小明' limit 1;
这个通用策略在MySQL试图扫描超过需要的行时能很好地工作。
1.3 加入控制结构避免重复实现优化
访问同一张表的连续几个查询应该引起注意,即使它们嵌在if ... then ... else结构中,也是如此。看下面的应用场景:它包含了两个查询,但只引用到了一张表。
select count(*) from user_intention where user_id= 1 and intention_type = 1;
select count(*) from user_intention where user_id= 1 and intention_type = 2;
这两个SQL访问同一张表bill,扫描同一个索引(index_accountid_expenditure_billtime)两次。这些开销属于重复开销。可以使用汇总技术,不用依次检查不同的条件了,一遍就能收集到多个结果,然后再测试这些结果,而不需要在访问数据库。应该汇总技术改写合并上述两个SQL得到新的SQL:
select sum(case intention_type when 1 then 1 else 0 end) as p1_sum, sum(case intention_type when 2 then 1 else 0 end) as p2_sum from user_intention where user_id=1;
SQL只需要扫描索引(index_accountid_expenditure_billtime)一次以及回表bill访问一次就能获得结果,节省了很大的开销。
2、表连接优化
2.1 去除未涉及的表及非必要的连接
编写SQL时,应该检查一下在from子句中出现的那些表的作用。这其中主要会出现3种类型的表:
(1) 从中返回数据的表,其字段可能用于也可能没有用于where子句的过滤条件中;
(2) 该表中没有要返回的数据,但在where子句的条件中使用了该表的列;
(3) 仅作为另两种表之间的“粘合剂”而出现的表,使SQL可以通过表连接将那些1、2类型的表连在一起。
(4) 既没有从该表中返回数据,也没有过滤条件涉及该表,同时该表也没有参加联接。
对于第4类型的表,属于from子句中整个SQL未涉及的表,可以从from子句中去掉。
对于第3类型的表,举例分析:表A联接表B,联接列是ab,同时表B联接表C。其中表B是第3类型的表。需要分析,A表中的ab列是否可以为空值:如果可以空值,则A和B的联接对最后的结果集是有贡献的,不能去掉表B及A与B的联接;反之,不可以为空,如果表A可以直接联接表C的话,可以去掉表B,表A直接联接表C。上述结论是基于以下分析:空值的值是未知的,不能说它等于任何东西,两个空值也不相等。对于表A中的列ab可以为空值的情况,如果去掉了表B及表A与它的联接,那么表A中那些其它属性列的值符合过滤条件,但ab列对应值为空值的记录有可能进入最后的结果集。因此在这种情况,去掉表B及相关联接,可能改变结果集。
如下场景:
select a.amount from bill b, user u,account a where a.account_id=u.account_id and u.account_id=b.account_id and b.expenditure>100.00;
分析SQL中表c的account_id不可以为空值,所以可以去

本文围绕SQL查询优化展开,从表结构、SQL语句、执行计划、服务器、程序设计和业务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索引、数据类型、表连接、限制条件等优化方法,还提及查看执行计划、干预执行计划的方式,以及关注服务器性能、规避程序设计缺陷和从业务层面优化等内容,以提升数据库性能。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1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