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意识与机器人:从基础到挑战
意识的建设性解释与实现
意识具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描述,由于这两种描述包含不同概念且不存在完美的相互转换,因此存在解释鸿沟。但这并不意味着意识不能被科学研究,也不意味着它不能出现在人工智能系统中。
意识可以被抽象地定义,在这个层面上,人类大脑和先进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系统可以遵循相同的原则。不过,由于不同系统的本质和发展情况不同,意识的具体内容以及有意识和无意识过程的分离会因系统而异。
NARS中的意识建设性模型是通过将人类思维中观察到的功能抽象到一个适合特定环境下计算机系统的描述层面而构建的。这样,就可以在不涉及神经层面,更不用说量子层面概念的情况下,对意识进行功能性解释。
基于功能意识和现象意识对应同一底层过程的理解,上述认知功能也赋予了NARS现象意识,尽管它仍然非常简单和初步。意识的这一方面具有主观性和私密性,这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体会成为NARS是什么感觉。但这并不是否认其意识存在的理由,因为NARS有自己的感受。
目前的工作只是对意识进行令人满意解释的第一步,但其建设性本质使这些想法可以直接测试,从而有可能逐步完善和丰富,形成一个关于智能、认知和意识的有竞争力的理论。
人工智能现状与基础问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游戏、自然语言翻译、信息搜索、机器人、智能手机、智能助手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取得了进展,公众和电影让人们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自主行动的统一实体,很快就能以卓越的方式思考、理解和拥有智能,甚至具备意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向高级通用人工智能的进展非常缓慢,当代人工智能只是各种独立程序的标签,并非统一的编程风格或实体。
计算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72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