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机器与意识的建构性解释
1. 意识机器类别概述
意识机器构成了一个特定类别(CM),在这个类别中,“有意识”与机器的设计本质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生物有意识的生物体(CL类别)中“有意识”与生物本质的关系。不过,CL类别与CM类别有明显区别,仅在两个方面存在联系:一是CM可作为类比解释媒介,助力关于CL的理论构建;二是CL可能通过意识带来的优势,启发CM机器(如机器人等)的设计。这两个类别都与AI类别不同,AI通常由系统设计者的智慧驱动,而非通过状态空间结构的增长来实现意识。
聚焦于CM类别,未来的研究方向逐渐明晰。鉴于深度学习在当前AI的大型神经结构中表现出色(在有足够大的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CM系统中也可应用类似方法。给定一个大型神经自动机和一个足够复杂的模拟世界(可能是虚拟的),神经自动机可通过上述状态结构增长过程,自主地意识到这个世界。模拟世界可包含外部和内部对象,如意图、痛苦、喜好与厌恶等。
未来在CM类别中,可利用具有意识的机器开展新研究,包括:
- 理解语言(探索的世界包含语言)
- 驱动植入式医疗纳米机器人
- 使自动驾驶车辆具有意识,而非仅仅是模式识别器
- 意识到抽象概念
- 意识到世界中生物对象的特征并与之交流等
最重要的是,探索论文中定义的这三个类别之间清晰且协作的区别,有望创造一种全新的多类别计算范式。
2. 神经状态机:意识机器类别的主力军
学习型神经状态机由x个“简化”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输出连接形成维度为x的内部状态s’。简化神经元通过存储输入作为学习阶段遇到的期望输出的索引,实现逻辑形式的学习。当处于“使用”状态且不进行学习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