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构建与关系处理
1. 关系数据库系统概述
关系数据库系统(RDBS)是随时间变化的规范化关系的集合,通过合适的用户界面进行管理,并具备一些理想的约束和特性,以实现数据库的有效、高效管理。这些特性和约束后续会详细讨论。规范化关系旨在提高效率和可访问性。
关系在概念上表现为表格,最终以文件形式实现。每个关系仅包含一种记录类型,且有一个主键(从候选键集合中选取)。多数情况下,主键显而易见,可直观识别;若不明显,则由数据库设计者依据相关原则确定。
记录类型由原子属性构成,即每个属性定义在单一域上,且取值只能来自该域。数据加载到数据库时,每个表中的每条记录的主键值唯一。
数据库之上有一个便于终端用户访问的用户界面,数据库和用户界面的设计需确保达成特定目标并符合既定标准。
构建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步骤
构建关系数据库系统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识别实体
2. 识别关系
3. 消除不必要的关系
4. 开发实体 - 关系图(ERD)、对象 - 关系图(ORD)或等效模型
5. 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
6. 修订 E - R 图、O - R 图或等效模型
7. 设计用户界面
8. 进入开发阶段
2. 识别、表示和实现关系
2.1 识别关系
要识别关系,需了解关系的定义和类型。关系有六种类型:
1. 一对一(1:1)关系
2. 一对多(1:M)关系
3. 多对一(M:1)关系
4. 多对多(M:M)关系
5. 组件关系
6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