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组织商业智能成熟度研究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许多组织已认识到提升商业智能(BI)能力以实现长期成功的重要性。然而,有效的BI策略和治理仍较为稀缺,商业用户对BI和分析的使用率较低,众多组织在BI成熟度图表中处于低或中等水平。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个多维的BI成熟度模型,为组织提升BI能力提供指导,同时评估马来西亚组织当前的BI成熟度水平,确定影响BI成熟度的因素,并考察组织的人口统计变量(行业类型、组织规模和BI举措的年限)对BI成熟度的影响。
2. 商业智能概述
2.1 历史渊源
BI的概念并非新鲜事物,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引入。多年来,诸如执行信息系统(EIS)、在线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仪表盘等众多应用不断涌现。“商业智能”一词于1958年由Hans Peter Luhn首次使用,但直到1989年Howard Dresner使用后才被广泛认可。
2.2 定义演变
BI的定义从一维视角演变为多维视角,涵盖了过程和产品的概念。综合各种定义,本研究确定了BI的四个主要关注点:
| BI焦点 | 描述 |
| — | — |
| 组织管理 | 与组织的结构有关,以支持业务流程并确保BI实施的长期成功,如拥有明确的愿景声明、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和获得赞助以确保必要的资金。 |
| 过程 | 可视为一个将从内部和外部来源收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转换为信息的过程,以便各级用户能够支持决策过程并采取行动。 |
| 技术 | 指使用架构、工具、应用程序和技术来促进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