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程增强:一种细胞损伤形式的探讨
1. 引言
长时程增强(LTP)及相关的突触可塑性、敏感化和突触后抑制等常被用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然而,LTP是否能作为学习记忆的模型存在一定争议,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神经组织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记忆痕迹的体现。
2. LTP与兴奋毒性的关联
- 产生机制 :过度兴奋可引发兴奋毒性和LTP,引发LTP的初始兴奋有多种形式,如电流注入、足够幅度的细胞外刺激或胞体的逆向刺激等。除了经典的突触前谷氨酸能兴奋和突触后膜的强烈激活组合外,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的增强及随后通过磷酸化上调AMPA受体也能产生长时程增强,而抑制cAMP通路则会阻断长时程易化。
- 离子变化与损伤 :兴奋性电流的第一个后果是细胞内Na⁺的增加,突触后Na⁺会诱导细胞损伤和LTP。增强抑制或阻碍兴奋可防止LTP发展并对抗损伤,而限制抑制则会使细胞平衡向兴奋倾斜,从而促进LTP和损伤。例如,增强突触抑制和膜超极化对细胞LTP有很强的预防作用,而局部阻断梨状皮质中的抑制性受体后,LTP会增加。
- LTP与细胞死亡 :虽然LTP类似于损伤的后果,但它与神经元死亡不同,LTP的起源对应于补偿性保护过程的激活。不过,补偿的增强可能不足,导致LTP诱导后神经元真的死亡,如海马中缓慢发作的增强与体内CA1区域的细胞死亡直接相关。
- 长时程抑制(LTD) :LTD由较小且持久的兴奋诱导,通常会启动补偿机制并产生细胞保护,这与通过初步弱或中度攻击产生保护性预处理的条件完
LTP与神经损伤的关联探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