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协作机器人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1. 教育机器人的背景与意义
在当今时代,让年轻人参与技术领域并获取跨学科知识至关重要。以教育机器人为基础的 STEM 课程(狭义)和 STEM 项目(广义),是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新技能的有效模式。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AHSS)本质上差异很大。科学家运用数字和公式,较为客观;而艺术导向的人则运用意象、隐喻和情感,较为主观。然而,创造力能够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
机器人技术支持的跨文化教育(IcE)和计算机科学教育(CSE),可借助低成本、易于推广的机器人平台,推动多学科和多元文化项目,让学生拓展学术和个人经验。机器人行为提供的即时反馈和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获取 21 世纪技能过程中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2. 教学背景与前提
机器人的物理实体性促使教学方法向创新和有效的方向转变,因为机器人能吸引学生参与,有利于学习。学校应成为社会的中心,引导男女学生进入科学世界。
基于完善教学框架,利用教育机器人让学习者参与多学科问题解决,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学术重构。因此,通过机器人开展的跨学科正式和非正式 STEM 项目将是这一转变的前沿。
机器人辅助学习(r - Learning)可作为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AHSS)课堂的创意工具,吸引学习者关注包含 STEM 元素的跨学科主题,例如从艺术角度探索雕塑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机器人辅助语言学习(RALL)在语言教学中的优势,也可应用于其他 AHSS 学科教学。实际操作真实的机器人示例,能让学生从传统教科书讲座难以传达的角度看待问题。
行业领袖期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