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超级智能机器运行:人类发展的助力还是威胁?
1. 超级智能机器对就业与生产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无需自动化的工作中,GDP增长的生产力能够得以维持,私营企业员工也能保持生产。然而,像制造业这类时常面临工作自动化的中等岗位,其生产力往往会下降。这种情况正如卡尔·马克思所论述的,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异化现象。
以美国为例,过去50年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和创新不断发展,能够维持就业的人数持续下降。那些失业人群,通常年龄在25 - 44岁之间,他们的愤怒在一些美国近期的骚乱事件中得以体现,比如三K党(KKK)的相关事件,分析人士认为他们愤怒的真正原因是因失业而产生的异化感。
2. 人工智能、马克思异化理论与人类发展
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者将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中出现的存在性和本体性威胁问题与卡尔·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联系起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旨在理解人们为了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计而从事的工作类型如何影响他们的身心。该理论包含四类异化现象:
1. 工人与自己的工作及其产品相异化;
2. 工人与工作和生产过程相异化;
3. 工人与马克思所说的“类本质”相异化;
4. 工人与人类本性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既不拥有生产资料(机器),也不拥有生产所需的材料(工厂),他们只能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赚取工资。当这些生产要素受到干扰或被剥夺时,工人就会经历上述四种异化形式。
如今,大多数资本主义经济体试图通过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工具来改造和替代生产过程,以降低生产成本。这种工具能以极低的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引发了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是人类发展的体现,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只有当发展能积极改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7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