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应用中的天线与场地考量
1. 天线相位中心相关特性
1.1 相位中心重复性
若天线在所有仰角下,无论卫星方位如何,都能保持一致的相位中心特性,并且同一类型的所有天线(即使生产数量达数千个)都能在极小的公差范围内保持这种一致性,那么该天线具有良好的相位中心重复性。
1.2 微带贴片天线的馈电与极化
稳定相位中心的微带贴片天线至少需要两点馈电,最好是四点馈电(针对矩形或方形贴片的四条边)。由于天线需采用圆极化,因此馈电点之间必须建立 90° 的相位梯度。两点馈电系统建立 90° 相位梯度的馈电网络相对简单(使用 90° 混合器即可),但随着馈电点数量的增加,馈电网络会变得更加复杂且损耗增大。
1.3 相位中心偏移(PCO)和相位中心变化(PCV)
PCV 分为水平变化和垂直变化两部分,通常由平均 PCO 推导得出。相位中心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式:绝对偏移和相对偏移。
- 绝对 PCO :通过高精度机械臂进行 GPS 观测得出。在 GPS 数据采集期间,机械臂使天线在给定的方位角和仰角下倾斜和旋转。平均相位中心位置是每次测量中所有单个相位中心的加权平均值。
- 相对 PCO :利用在非常短且精确已知的基线上收集的 GPS 观测数据,确定天线相对于已知参考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参考天线并非完美,会引入误差。
2. 群延迟变化效应
2.1 群延迟的定义
群延迟定义为传输相位响应 φ(ω) 相对于频率 ω 的导数,公式如下:
[
精确应用中的天线性能优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4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