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GPS天线技术解析
1. 引言
近年来,军事和民用领域对GPS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无论是精确的地理位置定位,还是同步操作、资产部署和通信的定时,都离不开GPS。GPS接收器在良好环境中能够精确运行,并且在现代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高度依赖也使GPS成为电子战(EW)的潜在目标。其中,干扰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战手段,为了阻止GPS正常运行,敌方可能会使用多个干扰器,在整个GPS工作带宽或其选定部分发射干扰信号。
为了成功应对这一威胁,GPS用户可以采用天线阵列进行空时(或空频)自适应处理。这种信号处理方式能让GPS接收器在干扰源方向形成天线方向图零点,同时尽可能保留来自GPS卫星的所需信号。接下来,我们将从简单的方法入手,逐步介绍更复杂的技术。
2. 二元自适应阵列
2.1 工作原理
最简单的自适应天线采用功率最小化技术,在干扰天线正常工作的干扰源位置形成零点。为了说明这一方法,假设我们有一个电压增益为 (g_1(\theta)) 的天线,试图从角度 (\theta_s) 接收信号,但受到角度 (\theta_j) 处干扰源的干扰。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添加一个电压增益为 (g_2(\theta)) 的辅助天线,然后对两个天线的输出进行加权和组合,以抵消干扰。
假设信号从 (\theta_s = 0) 方向接收,在各向同性天线上产生电压 (s(t) \exp(-i\omega_0t)),其中 (\omega_0 = 2\pi f_0),(f_0) 是载波频率,(t) 是时间,(s(t)) 是相对于 (f_0) 缓慢变化的包络。干扰源位于 (\theta = \theta_j),在各向同性天线上产生电压 (j(t)
自适应GPS天线抗干扰技术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9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