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天线性能参数及相关误差处理
1. 载波相位缠绕误差
当GNSS天线所在平台快速旋转时,例如安装在旋转导弹上的天线,会产生载波相位缠绕误差。这种误差在载波相位评估中需要被考虑,它也被称为载波相位卷绕误差。
圆极化的GNSS天线的相位方向图是方位角的函数。当安装天线的载体旋转时,或者卫星绕静止天线旋转(由于卫星轨道),都会导致相位变化。在方位平面旋转一周,测量相位会精确增加360度。为防止载波相位测量误差,需要考虑这种相位变化,可将其作为误差 $A_w$ 加入观测相位测量中,计算公式如下:
[
A_w = \frac{\Phi_w \lambda_q}{360} \text{(米)}
]
其中,$\Phi_w$ 是由天线旋转引起的载波缠绕导致的相位变化(单位:度)。载波相位缠绕误差不影响使用码延迟的伪距测量,仅在载波相位观测值中表现为误差。
在讨论通过差分技术消除天线引起的误差时,最好将天线旋转引起的载波缠绕误差与群延迟和相位延迟引起的另外两种误差分开,因为载波缠绕误差需要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和消除。
2. GNSS测量中偏差误差的差分技术
GNSS测量中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
- 传播效应引入的误差,主要是对流层和电离层误差;
- 多径误差;
- 天线引起的误差;
- 卫星和接收机时钟误差。
消除或减少这些误差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位于相对定位模式下的两个或多个接收机同时对多颗卫星的观测值进行差分。GNSS数据差分可以在不同接收机之间、不同卫星之间或不同历元之间进行,具体差分模型如下表所示:
| 差分类型 | 说明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