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云的智慧城市设计框架解析
1. 引言
智慧城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软硬件基础设施。借助配备先进监控系统的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收集数据,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例如,早在2008年,IBM就将智慧城市描述为一个能够充分利用物理基础设施互联性的大都市。同时,智慧城市还可通过社会基础设施、商业组织和信息技术设置相互连接,产生集体智慧,这凸显了大都市实际基础设施的互联性。其中,智慧城市中的网络设施和传感器等硬件基础设施尤为重要。
不同学者和机构对智慧城市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Hall等人提出了一个利用网络连接和决策算法来集成和监控城市及其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以监控目标安全并优化资源。Schaffers等人认为智慧城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无处不在的连接性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智慧城市的使命是创建相对独立于人类的自主环境,并围绕可用性对环境进行组合和优化。Giffinger等人将智慧城市描述为拥有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公民、智能政府、智能交通、智能气候和社会提升等特征。
在认识智慧城市的本质和影响其结构创建时,对智慧城市基础的思考至关重要。例如,英国标准协会(BSI)对智慧城市评估的工作主要基于智能城市模型、公共可用规范(PAS)181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全球城市领导者实施智慧城市提供的共享框架。
作为城市规划的现代范式,智慧城市具有广泛的技术分支。尽管许多研究人员和机构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但不同利益相关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概念。目前还缺乏从多背景进行的智慧城市概念的清晰分类。本文基于对智慧城市概念内涵和实施的深入研究,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分为四个阶段:软硬件基础设施、时空数据与探索、方法以及云平台应用。
云计
绿色云驱动的智慧城市架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