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离子通道与兴奋性的深入解析
1. 离子通道基础
1.1 HH 模型与动力学
早期对鱿鱼巨轴突的研究中,方程(11.9)足以解释其观测到的行为。不过,由于当时霍奇金(Hodgkin)和赫胥黎(Huxley)没有高速数字计算机,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11.9)所具有的丰富动力学特性,如双稳态、极限环振荡和爆发行为等。后来,数学家菲茨休(Fitzhugh)和纳古莫(Nagumo)团队分别独立迈出重要一步,他们发现门控参数 m、n、h 的时间尺度不同,m 的时间尺度远快于其他参数,可假设其能立即松弛,即 dm/dt = 0。若将 h 设为常数 h0,得到的双变量 FHN 方程保留了许多实验观测到的特征,FHN 方程中的动力学现象在 HH 方程中也能看到。
1.2 离子通道研究技术——膜片钳
约在霍奇金和赫胥黎工作 25 年后,膜片钳技术出现,它可精确测量单个离子通道动力学。通过结合膜片钳和电压钳,能在 -100 mV 至 +50 mV 范围内精确测量各类离子通道电导的动态变化。当电压钳开启,离子通道会有可变延迟后打开,并保持开启直到电压钳关闭。由于开启时间可变,需对多次试验进行平均,才能得到霍奇金和赫胥黎用电压钳测量的电流。这种集合平均可通过对单个离子通道多次开启试验平均,或对大量同类型离子通道单次试验平均得到,且两种方法得到的集合平均相同,这体现了遍历假设。
1.3 HH 方程的随机本质与临床意义
上述观测表明(11.9)是随机动力系统的“平均”版本。在研究所谓的通道病(如某些类型癫痫)时,HH 方程的随机基础很重要。随着神经元膜上离子通道数量减少,遍历假设可能不再成立,此时(11.9)需用适当的随机微分方程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