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干涉与成像:突破传统极限的前沿探索
量子干涉中的相位灵敏度提升
在量子干涉领域,应用压缩态能够显著提升相位灵敏度。此前的研究中,有两种情况未被充分探讨:一是明亮压缩输入光束与真空混合,二是相干光束与明亮压缩光束混合。
不同混合情况的相位灵敏度分析
- 明亮压缩输入光束与真空混合 :这种实现方式可达到与散粒噪声极限相同的灵敏度,即 $\Delta\phi = \frac{1}{\sqrt{n_T}}$,其中总光子数 $n_T = n + \sinh^2 s$。
- 相干光束与明亮压缩光束混合 :可得到一般解 $\Delta\phi = \sqrt{n \exp(-2s) + 2 \sinh^2 s(\sinh^2 s + 1) + n + \frac{\sinh^4 s}{\sqrt{4n^2}}}$,其最小值的近似解为 $\Delta\phi = \sqrt{\frac{n(16/6 n)^{-1/3}+3/16 (16/6*n)^{2/3}+n}{4n^2}}$。与其他策略相比,这种策略总体表现较差。
不同输入方案的相位灵敏度对比
通过对不同输入状态下量子干涉的相位分辨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在输入处采用压缩态的方案都超越了干涉仪的散粒噪声极限。对于高压缩值,明亮压缩态与真空压缩态混合的策略表现更优,最终可接近海森堡极限。以下是各种方案的最优相位分辨率总结表格:
| 端口 1 输入 | 端口 2 输入 | 相位灵敏度 $\Delta\phi$ |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