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度量:理论与实例
1. 可提纯纠缠与渐近转换
在双体量子信息协议中,纠缠通常以最大纠缠态的形式存在,可提纯纠缠 $D(ρ)$ 衡量了将有噪声的混合态转换回“黄金标准”单态的速率。不过,在定义 $D(ρ)$ 时,有两个重要问题被忽略了。
其一,通常的 LOCC 协议是保迹的,但也可以考虑依赖测量结果的概率协议。研究表明,考虑多种可能的成功度量,可提纯纠缠的概念不变。其二,一直使用双量子比特最大纠缠态作为“黄金标准”,若使用其他纠缠纯态,定义是否会改变呢?实际上,以单态为目标并无一般性损失。
在渐近转换机制下,纯态转换具有可逆性。对于纯态,$D(ρ)$ 和 $EC(ρ)$ 都等于纠缠熵,即 $E(|ψ⟩⟨ψ|) := (S ◦trB)(|ψ⟩⟨ψ|) = D(|ψ⟩⟨ψ|) = EC(|ψ⟩⟨ψ|)$,其中 $S$ 是冯·诺依曼熵,$trB$ 是对子系统 $B$ 的部分迹。这意味着在渐近情况下,可直接得出任意两个纯态之间的最优转换速率。例如,给定大量 $N$ 个 $|ψ1⟩⟨ψ1|$ 的副本,可先提纯出约 $NE(|ψ1⟩⟨ψ1|)$ 个单态,再用这些单态创建约 $M ≈NE(|ψ1⟩⟨ψ1|)/E(|ψ2⟩⟨ψ2|)$ 个 $|ψ2⟩⟨ψ2|$ 的副本。在无限极限下,这些近似变得精确,$E(|ψ1⟩⟨ψ1|)/E(|ψ2⟩⟨ψ2|)$ 就是从 $|ψ1⟩⟨ψ1|$ 到 $|ψ2⟩⟨ψ2|$ 的最优渐近转换速率。
2. 公理化纠缠度量的假设
从渐近极限下的 LOCC 变换角度对纠缠进行量化,可得到混合态的两个重要纠缠度量——可提纯纠缠和纠缠成本,但计算混合态的这些度量非常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更公理化的方法来量化纠缠,这种方法在评估实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