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割中的阈值处理技术详解
1. 引言
在图像分割领域,阈值处理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技术。它通过设定一个或多个阈值,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实现对图像中目标物体和背景的分离。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阈值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基本全局阈值法
选择阈值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通过直观观察图像的直方图。例如,如果直方图有两个明显的峰值,那么很容易选择一个阈值 T 将它们分开。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试错,不断尝试不同的阈值,直到观察者认为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在交互式环境中,这种方法尤其有效,用户可以使用滑块等图形控件实时调整阈值并查看结果。
在图像处理中,更常用的是基于图像数据自动选择阈值的算法。下面是一种迭代过程:
1. 选择一个全局阈值的初始估计值 T。
2. 使用 T 对图像进行分割,将像素分为两组:G1 包含所有强度值大于 T 的像素,G2 包含强度值小于或等于 T 的像素。
3. 分别计算区域 G1 和 G2 中像素的平均强度值 m1 和 m2。
4. 计算新的阈值:$T_{new} = 0.5 * (m1 + m2)$
5. 重复步骤 2 到 4,直到连续迭代中 T 的差值小于预定义的值 $\Delta T$。
6. 使用函数 im2bw 对图像进行分割:$g = im2bw(f, T / den)$,其中 den 是一个整数(例如,对于 8 位图像,den 为 255),用于将 $T / den$ 的最大值缩放到 1。
参数 $\Delta T$ 用于控制迭代次数。一般来说,$\Delta T$ 越大,算法执行的迭代次数就越少。只要初始阈值选择在图像的最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