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视频压缩技术详解
1. JPEG 2000 图像压缩
1.1 JPEG 2000 原理
JPEG 2000 基于变换系数编码的思想,通过对图像像素进行去相关变换,使变换后的系数比原始像素更易于编码。在 JPEG 2000 中使用小波变换,若小波基函数能将大部分重要视觉信息集中在少数系数上,那么其余系数可进行粗量化或截断为零,而不会造成明显的图像失真。
1.2 编码过程
编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像素电平偏移 :将图像像素减去 (2^{m}-1),其中 (2^{m}) 是图像的灰度级数。在常见的 8 位图像中,就是减去 128。
2. 小波变换 :对图像的行和列进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无损压缩时使用双正交小波,系数为 5 - 3;有损应用中使用 9 - 7 系数的小波。初始分解会得到四个子带,分别是低分辨率近似子带以及水平、垂直和对角频率特征子带。重复分解 (N_{L}) 次,可得到 (N_{L}) 尺度的小波变换,相邻尺度在空间上以 2 的幂次相关。
3. 系数量化 :使用公式 (q_{b}(u, v) = sign[a_{b}(u, v)] \cdot floor[\frac{|a_{b}(u, v)|}{\Delta_{b}}]) 对小波系数进行量化。量化步长 (\Delta_{b}) 的计算与子带的名义动态范围 (R_{b})、分配给指数和尾数的位数 (e_{b}) 和 (\mu_{b}) 有关。无损压缩时,(\mu_{b} = 0) 且 (R_{b} = e_{b}),(\Delta_{b}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