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棘:大脑微观世界的奥秘探索
在大脑这个复杂而神秘的器官中,树突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微观世界里的小精灵,虽小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将深入探讨树突棘的自然历史、功能以及其被动电学特性,带你揭开大脑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
1. 树突棘的自然历史
树突棘,有时也被称为树突刺,是覆盖在许多神经元表面的微小、特殊的原生质突起。它们最早由Ramon y Cajal在1909年通过对高尔基染色组织的光学显微镜研究发现,是许多神经元最显著的亚神经元特征之一。
1.1 树突棘的分布
根据树突上是否有树突棘,大脑不同部位的神经元可分为两类:
- 有棘神经元 :包括锥体和星形细胞,约占新皮质神经元的四分之三。
- 无棘神经元 :其树突上很少或没有树突棘,包括篮状细胞、吊灯状或轴 - 轴突细胞和双花束细胞等,这些细胞会被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染色。
有趣的是,在皮质以外的许多脑区,抑制性细胞也可能覆盖有树突棘。例如,小脑的浦肯野细胞和新纹状体的主细胞,它们都覆盖着树突棘,使用抑制性神经递质,并且是各自系统的唯一输出。一般来说,有棘细胞往往是其所在脑区的主要输出细胞类(通常也称为投射细胞)。
树突棘的数量非常多。例如,视觉皮层的大型5层锥体细胞可能有多达15,000个树突棘,平均每微米树突约有两个树突棘;CA1锥体细胞的树突棘密度则根据染色方法的不同,每微米树突约有1 - 5个;新纹状体的抑制性投射细胞的树突棘峰值密度为每微米4 - 6个;而人类小脑的浦肯野细胞记录最为惊人,单个浦肯野细胞上可多达200,000个树突棘,每个树突棘都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