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数据持久化与数据库操作指南
1. 数据持久化概述
Python 提供了多种数据持久化的方式,主要包括序列化和数据库存储。序列化是将数据视为 Python 对象的集合,可将这些对象保存为字节流,之后再从字节流中重新加载和创建对象。对象持久化建立在序列化之上,增加了对象命名等功能。而数据库存储则是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常见的数据库类型有简单的文件格式数据库(如 DBM)、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以及 Python 特定的对象数据库和 NoSQL 数据库。
1.1 序列化
Python 提供了多个模块用于将 Python 对象序列化到不同类型的字节流中,并从流中反序列化恢复对象。序列化也称为编组或“数据交换格式化”。常见的序列化方法包括 JSON、pickle、marshal、XML、YAML、协议缓冲区和 MessagePack 等。这里主要介绍 JSON 和 pickle。
1.2 数据库存储
- DBM :一种简单的文件格式数据库,使用键访问来实现数据相关部分的选择性读取和更新。
- RDBMS :如 PostgreSQL 或 Oracle,提供了更强大的持久化数据存储、搜索和检索方法,依赖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创建和更改数据库模式、插入和更新数据以及查询数据库。
- 其他数据库 :包括 Python 特定的对象数据库(如 ZODB)和 NoSQL 数据库,每种都有 Python 接口,但本文不涉及高级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内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