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GM码和稀疏综合征实现数字签名及量子子集和算法
1. 基于LDGM码和稀疏综合征的数字签名系统
在数字签名领域,为了实现高效且公钥较小的基于码的数字签名,提出了一种基于LDGM码和稀疏综合征的解决方案。
1.1 系统参数选择与安全性评估
通过初步的安全性评估,可以找到一些能达到固定安全级别的系统参数选择。在评估过程中,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攻击漏洞,并估计了利用每种漏洞进行成功攻击所需的工作量。
在估计低重量码字搜索的工作量时,采用了特定的实现方法。虽然有一些关于二进制随机码解码算法的改进研究,但为了计算基于解码的攻击工作量,需要实际的操作计数,因此选择了能提供详细算法分析和精确操作计数的实现。对于所提出的系统,基于解码的攻击(如尝试恢复生成矩阵G的行或通过解码算法伪造有效签名)远不能提供最小的工作量,因此不是决定安全级别的关键因素。而针对签名支持分解的攻击通常能达到最小的工作量,这与系统的安全级别相符。对于本节提出的实例,基于解码的攻击工作量约为$2^{2SL}$,其中SL是声称的安全级别。即使考虑解码攻击工作量的一些减少,也不会改变系统实例的安全级别。
以下是不同安全级别对应的系统参数选择:
| SL (bits) | n | k | p | w | wg | wc | z | mT | mS | Awc | Ns | Sk (Ki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 9800 | 4900 | 50 | 18 | 20 | 160 | 2 | 1 | 9 | 282.76 | 2166.10 | 117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