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智能废物管理系统
1. 引言
垃圾和废弃物对社会危害极大。如今,全球每天至少产生 500 万吨垃圾,且数量还在与日俱增。垃圾处理方式不可持续,会对后代产生长期影响。在填埋和焚烧的垃圾中,有各种固体废弃物,其中部分可能有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将可用元素从非必要废弃物中分离出来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目前,垃圾处理设施在分类和回收过程中,部分仍依赖人工操作,还会使用一系列大型过滤器筛选特定物品。手动区分可生物降解(湿垃圾)和不可生物降解(干垃圾),以及分离固体和液体垃圾,不仅耗时,而且效率低下。因此,在源头对干垃圾进行分类至关重要,可减少垃圾处理场所复杂分类流程的需求。
现代多数垃圾处理技术,如填埋和焚烧,成本日益增加且效果不佳。控制垃圾处理长期环境影响的财务成本往往难以承受。本文将垃圾分为七种不同类型,并详细介绍每种垃圾,旨在提高人们减少和回收垃圾的意识,开发一种自动化垃圾分拣系统模型。该模型有望提高处理厂效率、减少垃圾,对环境和经济都有益,同时也考虑了对环境、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2. 文献综述
过往在垃圾管理领域,众多研究者借助机器学习和物联网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面临垃圾减量等难题。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 年城市因人口和经济增长产生约 20.1 亿吨垃圾,预计到 2050 年将达 34 亿吨。2016 年欧盟回收了 4.23 亿吨垃圾,占当地垃圾产生量的 56%。
不同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技术进行垃圾管理:
- Bobulski 和 Kubanek 利用图像处理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创建了垃圾分类系统,专注于聚乙烯检测。
- Sreelakshmi 等人使用胶囊神经网络去除固体垃圾,可检测塑料和非塑料物品。
- Huiyu 等人提出用深度学习方法识别垃圾类别并用于回收。
- Mamun 等人构建了智能固体垃圾监测和收集系统。
- Sheng 等人用废弃照片训练模型生成推理图。
- Hassan 等人使用带射频发射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智能垃圾桶。
- Zheng 等人就发展中国家固体垃圾收集和处理的经济、技术和行政问题提供建议。
- Nowakowski 和 Pamuła 用深度学习 CNN 对电子垃圾分类,用更快的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R - CNN)检测垃圾设备类别和大小。
- Mao 等人开发 40 层残差网络预训练(ResNet - 40)CNN 对垃圾进行分类。
- Huang 等人提供实时物体检测器。
此外,还有一些智能垃圾相关系统:
- Hong 等人提出智能垃圾系统减少食物浪费。
- Zavare 等人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开发智能垃圾桶,满时通知授权人员并告知位置。
- Jajoo 等人建议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构建智能垃圾桶,自动检测有害气体和垃圾上限。
- Shahidul Islam 等人用长距离无线电(LoRa)无线系统将数据传输到个人电脑。
- Yusof 等人和 Rani 与 Kumar 展示了智能垃圾监测系统,测量垃圾桶垃圾水平并提醒市政部门。
随着 GPU 处理能力提升和大型数据集的出现,计算机视觉方法可有效用于图像分类。除 CNN 外,人工神经网络(ANNs)、循环神经网络(RNNs)和支持向量机(SVMs)等机器学习技术也用于图像分类,但在数据集图像数量较多时,CNN 表现更优。
3. 硬件和软件要求
3.1 Anaconda Navigator
Anaconda Navigator 是基于 Python 和 R 编程语言的免费开源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发行版,兼容 Windows、Linux 和 Mac OS X。Conda 是跨平台的开源包管理系统,Anaconda 包含 Jupyter Lab、Jupyter Notebook、Qt Console、Spyder、Glue visual、Orange、RStudio 和 Visual Studio Code 等,本项目使用 Jupiter notebook 和 spyder。
3.2 Tensor Flow
Tensor Flow 是开源机器学习框架,可自动化整个过程,拥有广泛的工具生态系统、库和社区资源,便于学者拓展机器学习边界,开发者构建和部署机器学习解决方案。
3.3 Keras
Keras 通过多种优化方法使高级神经网络应用程序接口(API)更易用、高效,具备以下特点:
- 一致、易用且可扩展的 API。
- 简单构建,无需复杂操作即可获得理想结果。
- 适用于多种平台和后端。
- 对 CPU 和 GPU 都友好。
- 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计算能力。
3.4 Flask
Flask 是用于构建 Web 应用程序的 Web 框架。
3.5 Python 包
安装 Python 包的步骤如下:
1. 以管理员身份打开 Anaconda 提示符。
2. 输入“pip install NumPy”并回车。
3. 输入“pip install pandas”并回车。
4. 输入“pip install sci - kit - learn”并回车。
5. 输入“pip install TensorFlow==2.3.2”并回车。
6. 输入“pip install keras==2.3.1”并回车。
7. 输入“pip install Flask”并回车。
4. 实验研究
图像预处理主要任务如下:
1. 导入图像数据生成器库。
2. 配置图像数据生成器类。
3. 将图像数据生成器功能应用于训练集和测试集。
图像数据生成器会随机转换原始数据,仅返回修改后的数据。由于输入图像有三个通道,指定输入形状为 (128, 128, 3)。在最大池化层之后,添加一个激活函数为“relu”、滤波器大小为 (3, 3)、滤波器总数为 32 的卷积层。最大池化层用于下采样输入,即选择特征图中滤波器覆盖区域的最大值。扁平化层负责在不影响批量大小的情况下扁平化输入,密集层是神经网络中连接紧密的层,也是最常用的层。
模型生成的最后阶段是编译,编译完成后可进行训练。损失函数用于识别学习错误或偏差,Keras 在模型编译阶段需要损失函数。优化方法通过比较预测结果和损失函数来优化输入权重,本文使用 Adam 优化器进行优化。指标用于评估模型性能,与损失函数类似,但不用于训练。
5. 提出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关注有机垃圾处理,因其回收价值差异大需谨慎对待。将有机垃圾输入与重量传感器结合,根据重量自动计算特定垃圾材料的价格。方法分为四个模块:
5.1 分类器模块
使用 CNN 机器学习技术确定输入垃圾所属类别,模型将输入图像分为金属、塑料、纸张和玻璃四类,每类约有 600 - 1000 张照片,包含纸板箱、塑料瓶、饮料罐、纸袋等常见家庭垃圾物品。为提高算法对不同垃圾的分类准确性,不断向数据集添加新照片。
由于 CNN 是深度学习方法,原始数据量不足以使模型达到合理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图像增强技术解决此问题。在训练阶段,通过随机旋转、宽度和高度平移、缩放、归一化、剪切变换、缩放变换和水平翻转等操作进行图像增强,确保模型不会重复看到相同图片,便于模型泛化。
5.2 算法模块
CNN 算法在很多方面与其他 ANN 算法不同,但训练、测试、反向传播和误差减少的原则相同。CNN 算法专为图像分类设计,输入为数据集中的图像,处理具有空间维度或体积的数据,以激活体积形式接受输入并输出。其与传统 ANN 不同,中间结果不是普通向量,而是具有高度、宽度和深度的空间维度。该算法由三层组成:卷积层、最大池化层和全连接层。
5.3 卷积模块
卷积层接收具有特定深度、高度和宽度的输入体积(如图像),滤波器由元素为随机整数的矩阵表示,其大小较小,但深度与输入图像通道相同(如 RGB 滤波器深度为 3,灰度滤波器深度为 1)。输入体积与滤波器进行卷积操作,在图像上空间移动并计算点积,最终滤波器为输入图像生成激活图。
使用公式 (W^T x + b) 计算点积,其中 (W) 表示滤波器,(x) 是输出图像,(b) 表示偏置。在 CNN 中,隐藏层采用 Relu(修正线性单元)作为激活函数,定义为 (max F(x) = max (0, x)),若值小于零则被激活函数丢弃。
最大池化层用于下采样激活图,本文使用 2×2 滤波器和步长为 2 的最大池化层,将输入激活图的空间大小减半。另一种池化方式是平均池化,即保留子矩阵的平均值而非最大值。
全连接 CNN 层以体积形式接收输入,其神经元计算类别得分,与整个输入体积完全连接,类似于标准神经网络。该层通过最终矩阵乘法计算输出,即图像属于每个类别的得分。
该方法的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阶段协同工作。前向传播时,图像依次通过各层得到输出,通过比较预测输出和实际输出计算误差。计算误差后,更新权重,在反向传播阶段修改滤波器的权重或空间值,并结合优化技术(如梯度下降)尽可能减少误差。本文使用 Google 的 TensorFlow 和基于其构建的高级抽象层 Keras 创建 CNN,在输入网络前,将数据集中所有照片缩放至 140×140 像素。
以下是各层的详细信息:
| 层 | 图像大小 | 滤波器 | 步长 |
| — | — | — | — |
| 0 | 140 × 140 × 3 | – | – |
| 1 | 32 像素 | 3 × 3 | 2 |
| 2 | 32 像素 | 2 × 2 | 2 |
| 3 | 32 像素 | 3 × 3 | 2 |
| 4 | 32 像素 | 2 × 2 | 2 |
| 5 | 64 像素 | 3 × 3 | 2 |
| 6 | 64 像素 | 2 × 2 | 2 |
层 7 和层 8 分别有 64 和 8 个神经元,为全连接层。软件函数返回六个类别(纸板、纸张、塑料、玻璃、橡胶、金属),每个类别的训练/测试集划分约为 800 - 1000/300 - 400,使用 40 个周期。由于使用了增强样本作为输入,尽管数据集大小增加,但样本之间相关性强,可能导致数据过拟合,通过调整网络的熵容量来处理过拟合问题。
5.4 网站模块
网站模块作为整个智能废物管理系统的交互界面,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操作体验和直观的数据展示。它负责将系统处理的结果呈现给用户,同时接收用户的输入和指令。
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上传垃圾图片,系统会调用前面提到的分类器模块对图片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判断垃圾的类别,并将结果反馈给用户。此外,网站还会根据垃圾的重量和类别,展示该垃圾的回收价值和相关环保信息,提高用户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认识。
网站模块还具备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它会收集和整理系统处理的各类垃圾数据,生成直观的图表和报表。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的垃圾产生情况和分类效果,为环保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6. 结果与讨论
6.1 模型性能评估
通过实验研究和实际测试,对构建的智能废物管理系统进行了性能评估。使用准确率、召回率、F1 值等指标来衡量模型的分类性能。
在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对金属、塑料、纸张和玻璃等常见垃圾类别的分类准确率较高,达到了 [X]%以上。这说明 CNN 算法在垃圾图像分类任务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准确地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
召回率方面,模型对于大多数类别的召回率也较为理想,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数据集中的垃圾样本。F1 值综合考虑了准确率和召回率,模型的 F1 值在 [X]左右,进一步证明了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2 影响因素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影响模型性能的因素。首先,图像质量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如果输入的垃圾图片模糊、光照不足或存在遮挡,会导致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垃圾的特征,从而降低分类准确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确保用户上传的图片清晰、完整。
其次,数据集的多样性和规模也会影响模型的泛化能力。虽然通过图像增强技术增加了数据集的多样性,但如果数据集中某些类别的样本数量过少,模型在处理这些类别时可能会出现偏差。为了提高模型的性能,需要不断扩充数据集,确保各类垃圾样本的均衡分布。
6.3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将本系统的性能与其他常见的垃圾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与传统的人工分类方法相比,智能废物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分类的工作量和错误率。
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ANNs)、支持向量机(SVMs)等相比,CNN 算法在垃圾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更优。CNN 能够自动提取图像的特征,避免了手动特征提取的繁琐过程,并且在处理大规模图像数据时具有更好的性能。
7. 结论与未来工作
7.1 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智能废物管理系统,实现了垃圾的自动分类和回收价值计算。通过使用 CNN 算法和图像增强技术,提高了模型的分类准确性和泛化能力。系统的各个模块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垃圾回收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虽然本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未来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数据集扩充
:继续收集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垃圾图片,扩充数据集的规模和多样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稀有或特殊的垃圾类别,增加样本数量,提高模型对各类垃圾的识别能力。
2.
模型优化
:尝试不同的 CNN 架构和参数设置,进一步优化模型的性能。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如注意力机制、生成对抗网络等,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分类准确性。
3.
系统集成
:将智能废物管理系统与实际的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集成,实现垃圾的自动化分拣和处理。可以与垃圾回收车、垃圾桶等设备进行连接,实时获取垃圾信息,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4.
用户体验提升
:优化网站模块的界面设计和交互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可以增加更多的用户反馈渠道,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通过以上未来工作的开展,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废物管理系统的性能和实用性,为解决全球垃圾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整个智能废物管理系统的流程 mermaid 流程图: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classDef decision fill:#FFF6CC,stroke:#FFBC52,stroke-width:2px;
A([用户上传垃圾图片]):::startend --> B(图像预处理):::process
B --> C{是否满足质量要求?}:::decision
C -->|是| D(分类器模块):::process
C -->|否| E(提示用户重新上传):::process
E --> A
D --> F(确定垃圾类别):::process
F --> G(重量传感器获取重量):::process
G --> H(计算回收价值):::process
H --> I(网站模块展示结果):::process
I --> J([用户查看信息]):::startend
这个流程图展示了智能废物管理系统从用户上传垃圾图片到最终展示回收信息的整个流程,清晰地呈现了各个模块之间的协作关系。
超级会员免费看
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