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物理层处理:速率匹配、编码及相关操作详解
1. 速率匹配与码块级联
1.1 速率匹配示例
速率匹配是物理层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下面通过一个16位短码字的数值示例来展示其过程。
给定一个16位码字 (E_1^1 = 1 0 1 0 1 1 1 1 0 0 0 0 0 1 0 1),调制阶数 (Q_m = 4)。
-
步骤一:码字重塑
:将码字 (E_1^1) 重塑为一个 (4×4) 矩阵:
(\begin{pmatrix}
1 & 1 & 0 & 0 \
0 & 1 & 0 & 1 \
1 & 1 & 0 & 0 \
0 & 1 & 0 & 1
\end{pmatrix})
-
步骤二:矩阵转置
:对上述矩阵进行转置操作,得到:
(\begin{pmatrix}
1 & 0 & 1 & 0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1 & 0 & 1
\end{pmatrix})
-
步骤三:按列排列
:将转置后的矩阵元素按列排列,得到 (F_1^1):
(F_1^{1T} =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0 1 0 1))
1.2 码块级联示例
码块级联是将速率匹配后的输出 (F_x^a) 按顺序连接成一个长度为 (N_G) 的单一码字 (G_a)。
例如,给定以下速率匹配段:
(F_1^0 = 1010)
(F_2^0 = 1110)
(F_3^0 = 1111)
(F_4^0 = 0000)
通过顺序连接每个速率匹配段,得到级联输出:
(G_a = F_1^0 F_2^0 F_3^0 F_4^0 = 1010111011110000)
1.3 MATLAB实现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
nrRateMatchLDPC
函数来执行速率匹配和码块级联操作。该函数的语法如下:
Codeword = nrRateMatchLDPC(encoded, outlen, rv, mod, nLayers, Nref)
输入参数说明:
-
encoded
:要进行速率匹配和码块级联的LDPC编码数据。
-
outlen
:速率匹配和级联后的输出长度。
-
rv
:传输的冗余版本。
-
mod
:使用的调制方案。
-
nLayers
:传输层的数量。
-
Nref
:有限速率匹配缓冲区大小(可选输入)。
该函数返回速率匹配后的数据码字。
2. PDSCH编码
2.1 加扰
加扰是用另一个具有更好同步特性的二进制序列替换原二进制序列的过程。在5G NR中,PDSCH加扰通过将码字 (G_a) 与长度为31的Gold序列 (c) 进行异或操作,得到加扰后的码字 (G_a’)。
Gold序列的第 (n) 个值通过以下公式生成:
(c(n) = (x_1(n + N_{Gc}) + x_2(n + N_{Gc})) \bmod 2)
其中,对于PDSCH加扰,(N_{Gc} = 1600)。
序列 (x_1) 初始化为除第一个值 (x_1(0)) 为1外,其余值均为0;序列 (x_2) 通过 (c_{init}) 初始化,(c_{init}) 的计算公式如下:
(c_{init} = n_{RNTI} \cdot 2^{15} + a \cdot 2^{14} + n_{ID})
其中,(n_{RNTI}) 是与PDSCH传输相关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a) 是码字索引(0或1),(n_{ID}) 是高层参数
dataScramblingIdentityPDSCH
(如果已配置),否则为物理层小区ID (N_{ID}^{cell})。
2.1.1 加扰示例
给定消息位 (g(33) = 1),(RNTI = 65000),码字索引 (a = 1),(n_{ID} = 1),假设 (N_C = 0)。
-
计算 (x_1(33))
:
(x_1) 初始化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x_1(33)) 可重写为 (x_1(2 + 31)),根据公式 (x_1(n + 1) = (x_1(n + 3) + x_1(n + 2)) \bmod 2),可得 (x_1(33) = 0)。
-
计算 (x_2(33))
:
首先计算 (c_{init} = 65000 \cdot 2^{15} + 1 \cdot 2^{14} + 1 = 2129936385)
将 (c_{init}) 转换为31位二进制值,初始化 (x_2 = 1 1 1 1 1 1 0 1 1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x_2(33)) 可重写为 (x_2(2 + 31)),根据公式 (x_2(n + 1) = (x_2(n + 3) + x_2(n + 2) + x_2(n + 1) + x_2(n)) \bmod 2),可得 (x_2(33) = 0)。
-
计算加扰位
:
(c(33) = (x_1(33) + x_2(33)) \bmod 2 = 0)
加扰后的位 (g’(33) = (g(33) + c(33)) \bmod 2 = 1)
2.1.2 MATLAB实现
可以使用MATLAB 5G Toolbox中的
nrPDSCHPRBS
函数生成加扰序列,函数语法如下:
[seq, cinit] = nrPDSCHPRBS(nid, rnti, q, n)
输入参数说明:
-
nid
:加扰标识。
-
rnti
:UE的RNTI。
-
q
:码字索引(0或1)。
-
n
:所需加扰序列的大小。
该函数返回加扰序列
seq
和初始化值
cinit
。将加扰序列与消息块进行异或操作,即可得到加扰后的码字。
2.2 调制
二进制输入位根据所选的调制阶数 (q) 映射到复值调制符号。PDSCH定义的调制方案包括QPSK和QAM方案。
-
QPSK(2位/符号,(q = 2))
:每对输入位 (g_i^a’(2)) 和 (g_i^a’(2 + 1)) 按照以下公式映射到调制符号:
(h_i^a = \left[1 - 2g_i^a’(2)\right] + j\left[1 - 2g_i^a’(2 + 1)\right])
-
16 - QAM(4位/符号,(q = 4))
:每四个输入位 (g_i^a’(4)),(g_i^a’(4 + 1)),(g_i^a’(4 + 2)) 和 (g_i^a’(4 + 3)) 按照特定公式映射到调制符号。
-
64 - QAM(6位/符号,(q = 6))
:每六个输入位按照相应公式映射到调制符号。
-
256 - QAM(8位/符号,(q = 8))
:每八个输入位按照对应公式映射到调制符号。
2.2.1 64 - QAM调制示例
给定一个600位的块 (\hat{G} = 110001 010101 \ldots 111111),使用64 - QAM调制,总调制符号数 (N_H = \frac{N_G}{q} = \frac{600}{6} = 100)。
以 (h_1(0)) 为例:
(h_1(0) = \left[\frac{1}{\sqrt{2}} - \sqrt{10}\left(1 - 2g_1^a’(0)\right)\right] + j\left[\frac{1}{\sqrt{2}} - \sqrt{10}\left(1 - 2g_1^a’(1)\right)\right] + \cdots)
经过计算可得 (h_1(0) = -\frac{3}{\sqrt{42}} - \frac{1}{\sqrt{42}}j)
同理可计算其他调制符号。
2.2.2 MATLAB实现
可以使用MATLAB 5G Toolbox中的
nrSymbolModulate
函数将二进制数据调制为复值调制符号,函数语法如下:
Modulated = nrSymbolModulate(scrambled, mod, 'OutputDataType', datatype)
输入参数说明:
-
scrambled
:要调制的位块。
-
mod
:所选的调制阶数。
-
'OutputDataType'
和
datatype
:指定调制输出符号的数据类型(
'double'
或
'single'
),可选参数。
该函数返回复值调制符号。
2.3 层映射
复值调制符号 (h_0^a, h_1^a, \ldots, h_{N_H - 1}^a) 被映射到MIMO层。5G支持最多8层传输,其中1 - 4层支持单消息码字传输,5 - 8层支持两个同时的消息码字传输。
不同层数和码字数量下,各MIMO层包含的符号详情如下表所示:
| 层数 (N_{Layers}) | 消息码字数量 | 层映射 |
| — | — | — |
| 1 | 1 | (j_i^0 = h_i^1),(N_{J_0} = N_H) |
| 2 | 1 | (j_i^0 = h_i^1(2i)),(N_{J_0} = \frac{N_H}{2});(j_i^1 = h_i^1(2i + 1)),(N_{J_1} = \frac{N_H}{2}) |
| 3 | 1 | (j_i^0 = h_i^1(3i)),(N_{J_0} = \frac{N_H}{3});(j_i^1 = h_i^1(3i + 1)),(N_{J_1} = \frac{N_H}{3});(j_i^2 = h_i^1(3i + 2)),(N_{J_2} = \frac{N_H}{3}) |
| 4 | 1 | (j_i^0 = h_i^1(4i)),(N_{J_0} = \frac{N_H}{4});(j_i^1 = h_i^1(4i + 1)),(N_{J_1} = \frac{N_H}{4});(j_i^2 = h_i^1(4i + 2)),(N_{J_2} = \frac{N_H}{4});(j_i^3 = h_i^1(4i + 3)),(N_{J_3} = \frac{N_H}{4}) |
| 5 | 2 | (j_i^0 = h_i^1(2i)),(N_{J_0} = \frac{N_H}{2});(j_i^1 = h_i^1(2i + 1)),(N_{J_1} = \frac{N_H}{2});(j_i^2 = h_i^2(3i)),(N_{J_2} = \frac{N_H}{3});(j_i^3 = h_i^2(3i + 1)),(N_{J_3} = \frac{N_H}{3});(j_i^4 = h_i^2(3i + 2)),(N_{J_4} = \frac{N_H}{3}) |
| 6 | 2 | (j_i^0 = h_i^1(3i)),(N_{J_0} = \frac{N_H}{3});(j_i^1 = h_i^1(3i + 1)),(N_{J_1} = \frac{N_H}{3});(j_i^2 = h_i^1(3i + 2)),(N_{J_2} = \frac{N_H}{3});(j_i^3 = h_i^2(3i)),(N_{J_3} = \frac{N_H}{3});(j_i^4 = h_i^2(3i + 1)),(N_{J_4} = \frac{N_H}{3});(j_i^5 = h_i^2(3i + 2)),(N_{J_5} = \frac{N_H}{3}) |
| 7 | 2 | (j_i^0 = h_i^1(3i)),(N_{J_0} = \frac{N_H}{3});(j_i^1 = h_i^1(3i + 1)),(N_{J_1} = \frac{N_H}{3});(j_i^2 = h_i^1(3i + 2)),(N_{J_2} = \frac{N_H}{3});(j_i^3 = h_i^2(4i)),(N_{J_3} = \frac{N_H}{4});(j_i^4 = h_i^2(4i + 1)),(N_{J_4} = \frac{N_H}{4});(j_i^5 = h_i^2(4i + 2)),(N_{J_5} = \frac{N_H}{4});(j_i^6 = h_i^2(4i + 3)),(N_{J_6} = \frac{N_H}{4}) |
| 8 | 2 | (j_i^0 = h_i^1(4i)),(N_{J_0} = \frac{N_H}{4});(j_i^1 = h_i^1(4i + 1)),(N_{J_1} = \frac{N_H}{4});(j_i^2 = h_i^1(4i + 2)),(N_{J_2} = \frac{N_H}{4});(j_i^3 = h_i^1(4i + 3)),(N_{J_3} = \frac{N_H}{4});(j_i^4 = h_i^2(4i)),(N_{J_4} = \frac{N_H}{4});(j_i^5 = h_i^2(4i + 1)),(N_{J_5} = \frac{N_H}{4});(j_i^6 = h_i^2(4i + 2)),(N_{J_6} = \frac{N_H}{4});(j_i^7 = h_i^2(4i + 3)),(N_{J_7} = \frac{N_H}{4}) |
2.3.1 层映射示例
给定两个消息码字的调制符号:
(H_1 = \left(-\frac{3}{\sqrt{42}} - \frac{1}{\sqrt{42}}j, \frac{3}{\sqrt{42}} + \frac{7}{\sqrt{42}}j, -\frac{3}{\sqrt{42}} + \frac{7}{\sqrt{42}}j, -\frac{7}{\sqrt{42}} - \frac{7}{\sqrt{42}}j, \cdots\right))
(H_2 = \left(-\frac{3}{\sqrt{42}} - \frac{1}{\sqrt{42}}j, \frac{7}{\sqrt{42}} + \frac{7}{\sqrt{42}}j, -\frac{3}{\sqrt{42}} + \frac{7}{\sqrt{42}}j, -\frac{3}{\sqrt{42}} - \frac{7}{\sqrt{42}}j, \cdots\right))
将其映射到5层,每个消息码字的调制符号数 (N_H = 6)。
根据层映射规则:
(N_{J_0} = N_{J_1} = \frac{N_H}{2} = 3)
(N_{J_2} = N_{J_3} = N_{J_4} = \frac{N_H}{3} = 2)
具体映射如下:
- 第一个消息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前两层:
(j_0^0 = h_0^1 = -\frac{3}{\sqrt{42}} - \frac{1}{\sqrt{42}}j)
(j_0^1 = h_1^1 = \frac{3}{\sqrt{42}} + \frac{7}{\sqrt{42}}j)
(\cdots)
- 第二个消息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后三层:
(j_0^2 = h_0^2 = -\frac{3}{\sqrt{42}} - \frac{1}{\sqrt{42}}j)
(j_0^3 = h_1^2 = \frac{7}{\sqrt{42}} + \frac{7}{\sqrt{42}}j)
(\cdots)
2.3.2 MATLAB实现
可以使用MATLAB 5G Toolbox中的
nrLayerMap
函数进行层映射,函数语法如下:
Sym = nrLayerMap(modulated, nLayers)
输入参数说明:
-
modulated
:复值调制符号块。
-
nLayers
:传输层的数量。
该函数输出一个矩阵,其中每列对应一个映射层的复值符号。
2.4 预编码
预编码是将层映射后的QAM符号分配到定义数量的天线端口 (P) 的过程,以最大化吞吐量。根据3GPP TS 38.211,层映射符号在天线端口上的映射按照以下公式进行:
(\begin{bmatrix}k_i^0 \ k_i^1 \ \vdots \ k_i^{P - 1}\end{bmatrix} = W\begin{bmatrix}j_i^0 \ j_i^1 \ \vdots \ j_i^{L - 1}\end{bmatrix})
其中,(W) 是预编码矩阵。
- 对于非基于码本的传输,(W) 是单位矩阵。
- 对于基于码本的单层单天线端口传输,(W = 1)。
- 其他情况下,(W) 由3GPP TS 38.211的表6.3.1.5 - 1至6.3.1.5 - 7定义的矩阵给出,预编码矩阵的选择还基于传输预编码矩阵指示符(TPMI)索引,该索引可从下行控制信息(DCI)或高层参数中获得。
2.4.1 预编码示例
对于基于码本的三层传输,使用4个天线端口,TPMI索引设置为0,层映射符号如下矩阵所示:
(\begin{bmatrix}
-\frac{3}{\sqrt{42}} - \frac{1}{\sqrt{42}}j & \frac{3}{\sqrt{42}} + \frac{7}{\sqrt{42}}j & -\frac{3}{\sqrt{42}} + \frac{7}{\sqrt{42}}j & \cdots \
-\frac{7}{\sqrt{42}} - \frac{7}{\sqrt{42}}j & -\frac{3}{\sqrt{42}} - \frac{1}{\sqrt{42}}j & \frac{7}{\sqrt{42}} + \frac{7}{\sqrt{42}}j & \cdots \
\cdots
\end{bmatrix})
参考3GPP TS 38.211的表6.3.1.5 - 6,得到预编码矩阵:
(W = \frac{1}{\sqrt{2}}\begin{bmatrix}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0 & 0 & 0
\end{bmatrix})
根据预编码公式计算天线端口上的符号:
(\begin{bmatrix}k_i^0 \ k_i^1 \ k_i^2 \ k_i^3\end{bmatrix} = \frac{1}{\sqrt{2}}\begin{bmatrix}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0 & 0 & 0
\end{bmatrix}\begin{bmatrix}j_i^0 \ j_i^1 \ j_i^2\end{bmatrix})
经过计算可得天线端口上的符号。
综上所述,5G物理层处理涉及速率匹配、码块级联、加扰、调制、层映射和预编码等多个重要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算法和实现方式。通过MATLAB工具,可以方便地实现这些处理过程,为5G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ermaid流程图,展示PDSCH编码的主要流程:
graph LR
A[速率匹配] --> B[码块级联]
B --> C[加扰]
C --> D[调制]
D --> E[层映射]
E --> F[预编码]
通过以上步骤和示例,我们详细介绍了5G物理层处理的各个环节,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案、层数和预编码矩阵,以实现最佳的通信性能。
3. 各环节在实际应用中的考量与优化
3.1 速率匹配与码块级联的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速率匹配和码块级联的效率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对于速率匹配,合理选择缓冲区大小(即
Nref
)可以避免数据溢出或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当数据流量较大时,适当增大缓冲区大小可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而在数据流量较小时,减小缓冲区大小可以降低系统资源的占用。
对于码块级联,需要根据实际的传输需求调整输出长度
outlen
。如果
outlen
过小,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如果
outlen
过大,则会增加传输的冗余,降低传输效率。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信道条件和业务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3.2 加扰的作用与优化
加扰在5G物理层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同步性能,还能有效消除小区间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优化
cinit
的计算来提高加扰的效果。例如,根据不同的小区环境和业务需求,调整
nRNTI
、
a
和
nID
的值,从而生成更合适的加扰序列。
此外,在使用
nrPDSCHPRBS
函数生成加扰序列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输入参数
n
,以生成不同长度的加扰序列,满足不同的传输需求。
3.3 调制方案的选择与优化
不同的调制方案具有不同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信道条件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案。例如,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高阶调制方案(如256 - QAM),以提高传输速率;而在信道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应选择低阶调制方案(如QPSK),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在使用
nrSymbolModulate
函数进行调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OutputDataType
参数,以优化内存使用和计算效率。例如,当处理大量数据时,可以选择
'single'
数据类型,以减少内存占用。
3.4 层映射的优化
层映射的目的是将调制符号合理地分配到MIMO层,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天线数量、信道条件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层数。例如,在天线数量较多且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多的层数(如8层),以提高传输速率;而在天线数量较少或信道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应选择较少的层数(如2层或4层),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在使用
nrLayerMap
函数进行层映射时,需要根据实际的调制符号块和层数进行输入参数的设置,以确保映射的正确性。
3.5 预编码的优化
预编码是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传输场景和信道条件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对于非基于码本的传输,使用单位矩阵可以简化计算;而对于基于码本的传输,需要根据TPMI索引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
此外,还可以通过动态调整预编码矩阵来适应信道的变化。例如,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实时更新TPMI索引,从而选择更合适的预编码矩阵,提高系统的性能。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5G物理层处理中的速率匹配、码块级联、加扰、调制、层映射和预编码等重要环节。通过数值示例和MATLAB实现,展示了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和算法。同时,还讨论了各环节在实际应用中的考量与优化方法,为提高5G通信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参考。
4.2 展望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层处理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优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效的速率匹配算法、更灵活的调制方案和更智能的预编码技术。此外,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的不断普及,对5G物理层处理的可靠性和低延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保证传输速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降低延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以下是一个表格,总结了各环节的MATLAB函数及输入参数:
| 环节 | MATLAB函数 | 输入参数 |
| — | — | — |
| 速率匹配与码块级联 |
nrRateMatchLDPC
|
encoded
,
outlen
,
rv
,
mod
,
nLayers
,
Nref
|
| 加扰 |
nrPDSCHPRBS
|
nid
,
rnti
,
q
,
n
|
| 调制 |
nrSymbolModulate
|
scrambled
,
mod
,
'OutputDataType'
,
datatype
|
| 层映射 |
nrLayerMap
|
modulated
,
nLayers
|
| 预编码 | 无直接函数,根据公式计算 | 预编码矩阵
W
,层映射符号矩阵 |
下面是一个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各环节的优化思路:
graph LR
A[速率匹配与码块级联] --> B[根据流量调整参数]
C[加扰] --> D[优化cinit计算]
E[调制] --> F[根据信道选方案]
G[层映射] --> H[根据条件选层数]
I[预编码] --> J[动态调整矩阵]
B --> K[提高效率]
D --> K
F --> K
H --> K
J --> K
通过以上对5G物理层处理各环节的详细介绍和优化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环节的技术和优化方法,以实现最佳的通信性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